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9:13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18 13:41
每一个民族的强大都离不开自己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的确传统文化是国民精神的一种体现。对于快速发展的我国社会来说,创新与继承一样是文化发展必须面对的任务。现在提出要重视传统文化,不是要排斥外国的优秀文化。中西文化互有长短、各有特点,又具有共通性,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要以开放的心态处理好中西文化的关系。让我们看看现在孩子们的生活吧。平时玩的最多的就是玩具,电脑游戏,或者上兴趣班。所以孩子们对一些传统的游戏根本就不知道。加上父母们的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较快,认为过不过传统的节日也无所谓,导致孩子们对我国的传统节日了解得少之又少。怎样才能让孩子们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让孩子们吸取我国几千年的文化精髓呢?怎样才能让幼儿对老一辈的生活有所体会,对我国*先烈有所缅怀,对身边的亲人有所感恩,对国家有用。我们必须要重视对幼儿传统文化的教育,决不能忽视传统文化的教育。
第一,利用经典滋润孩子们的心。
我们可以利用一些晨间、餐前的一些活动用诵读的方式开展学习经典诗词学习。适合幼儿的经典性文化读物,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还有一些简单的唐诗。不要以为孩子朗诵起来很枯燥,恰恰相反孩子们对这些朗朗上口的东西非常感兴趣。在朗诵的过程中孩子们的读音准确的语音,抑扬顿挫地去描述,童用、去想象在头脑中产生的形象。。中国传统文学教育是我国的优良传统。‘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回吟’说明作品摸式的储存和审美经验的积累,对审美创作的重要性,早就被广泛认可……今天我们仍然应该继承,让幼儿多一些祖国优美语言艺术的积淀,这对促进口语的发展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对促进左右脑功能的协调发展都极为有益
第二,利用传统的节日让孩子们学会感恩。
我们都知道幼儿园、家庭、社区是幼儿发展中影响最大、最直接的环境。而家庭、幼儿园对幼儿的成长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幼儿教育必须从幼儿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中所经历的活动、承担的角色以及建立的人际关系出发,协调相关力量,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我们充分发挥家长幼儿园的宣传力度,通过家长会、家园联系园地、宣传栏、调查问卷、育儿知识问卷、园刊等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主要教育内容,即民俗节日教育内容,如:我国的传统节日具体有哪些,在每个节日里我们希望让孩子了解一些什么内容,家长又可以在节日前后对幼儿做些什么、说些什么等等。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18 13:42
鲁迅先生曾说过“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历经几千年的历史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我国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几千年来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虽历经数个朝代更迭,但一直传承着世界礼仪之邦,文明古国。如今她不仅影响着中国,也影响着全世界。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因此中华传统文化对幼儿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一、传统文化对幼儿道德品质的影响
幼儿时期是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所受的教育和影响会对人的一生的成长起到重要的作用,是一个人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中国传统文化中教育价值对幼儿道德品质发展的作用是巨大的,例如儒学中所追求的是一个以“仁”为核心,以“德”为基础,以“礼”为规范,以“和”为目标的崇高境界。这些传统文化不仅影响着*,也影响着幼儿。尤其是*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一些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质及人生观也都与传统文化相关联,幼儿存在于这样的生活和活动环境中,为幼儿品德的发展提供文化和社会的影响,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常说,教育的根本在于教育如何做人,又有人说,先育人后教书,只有幼儿的道德品质是优秀的,才能创造一个优秀的人也就是说做人是根本,是我们教育的根。因此,幼儿时期是一个人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得到优秀的传统的文化哺育和熏陶,那么对于他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传统文化对幼儿行为规范的影响
中国是传统的礼仪之邦,中国的传统文化成为中国人共同意识形态和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对人们在生活中的行为和思想进行要求和规范,由此产生了一个民族的思维、行为的趋同性。中国传统文化这种凝聚力,增强了中国人的民族意识,激发了作为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的和自豪感。正是这种传统文化形成了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待人接物和行为规范,幼儿身处自己学习和生活的环境中,受环境的影响,自然而然学习和模仿着周围的人和事,在自己的行为规范中慢慢的受到熏陶和影响,因此,传统文化对幼儿的行为规范的影响进而形成日常生活中的生活习惯,理解了孔孟之道,待人接物就能通情达理,心平气和,因此会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打下烙印。
三、传统文化对幼儿家庭伦理的影响
幼儿的起步在家庭,家庭是每个人出生以来进入的第一个社会场所,一个家庭家风的形成在很大的程度上会影响着这个家族的一代又一代人,古代很多圣贤的人都有自己的家风,这些家风是从自己的日常实践中孕育而生的家庭伦理道德的总结。孟子曾经说过的:“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便是如何对待生活在自己周围的人。传统文化中对于“孝”提到了很高的高度。孝道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中国尽孝更是人们日常行为的人伦道德准则。孝文化是随着中华民族的发展而形成的,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的孝文化思想都含着报恩的成分。在一切恩人中生母的恩德最大。为了生育子女,十月怀胎,忍受了一切痛苦,承担了种种困难。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孝文化更是当务之急,由于社会流动性变大,大多数子女在工作后与父母分居,同时由于劳动力的流动性,出现一些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为了生活,一些人去城务工,还有一些人移民去了国外,在职业与地理位置上的分散性,拉大了亲人间的生活距离也减少了亲人间的依赖性。这些都使得我们当今的的孝观念、家庭观念渐渐的淡化。在当前社会,孝还可以转换为另外的一种形式,比如将对父母的孝顺转换为对国家,对事业的忠诚,从这一角度上说,“孝”又被赋予了很多外延的意义,更加深刻了他本身的含义。
四、传统文化为幼儿提供行为榜样
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为幼儿提供了行为的榜样。我们知道很多古圣先贤就从优秀传统文化中脱颖而出的,他们不仅是优秀传统文化的既得利益者,同时也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如《曹冲称象》让孩子学会运用智慧去解决问题;《孔融让梨》让孩子学会与兄弟、同伴间学会谦让的美德;《司马光砸缸》让孩子学会机智和勇敢。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期,他们的行为不稳定,有待于进一步的塑造和完形,要经过反复学习与实践,使之持久稳定,以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品质。在幼儿的成长阶段由这些中华传统古圣先贤的榜样引导,就会不知不觉地往古圣先贤所指引的路上走,传统文化的*之道就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榜样与道路。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18 13:42
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社会的良知,是文明的根基,我们的一切精神果实和智慧花朵,都是在传统文化的胚基上孕育滋长并逐渐成熟起来的。
幼儿教育是人生的底色教育,环境、氛围、气味等等一切细微的感知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幼儿的世界观,而同时孩子超强的感悟能力又往往被家长或老师所忽略,总把他们当小孩子看待,认为孩子太小,他们不懂。其实千万不能低估孩子们的理解和感悟能力,孩子们对这个世界的感知能力比大人强很多倍,他们感知世界的方法和方式更无邪、更接近于生命的本源。
俗话说“从小看大,三岁至老”,就是说人在3-8岁的幼儿时期,是形成一个人性情品格的关键阶段,这个年龄段所受到的教育,将对人一生的成长起到重要的作用。毋庸质疑,孩子在幼儿园的成长经历将会伴随他的一生,使他终身难忘。
我国有5000年的历史文明,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现实生活中的待人接物,言行举止,道德规范等,无一不打上传统文化的深深烙印。
对孩子从小教育一些我们祖先遗留下来的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思想,并不过时;恰恰相反,在当今这个人心浮躁,唯利是图,物欲横流的时代,优秀的传统文化正好如一剂镇静剂,能让人以平静而自信的心态来看待当今社会。能让我们的孩子,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以不屈不挠的精神去面对一切困难和坎坷。
可见,传统文化教育对一个人的思想、性格、品行、礼仪、道德、气质、风度等各方面的塑造,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得我们幼儿家长和幼教工作者引起重视的事情,特别是对人生起步阶段的幼儿而言,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