坟,墓,冢,陵都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不同?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8:52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5:28

坟,墓,冢,陵都是埋死人的地方,因为死人家境、等级、地位不同,故而称呼有别。

中国最早的汉字字典、东汉著名史学家、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所著《说文解字》,明确解释说“坟,墓也”,这说明在中国古代大多数时期,坟和墓的字意完全相同,可以互相替代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比如“坟墓”。

严格来说,坟和墓在字意上是有区别的。古人讲“穴地为墓,筑土为坟”。意思是地下埋葬棺椁的地方叫墓,墓一般是平的。地面上堆起的锥形黄土叫坟。“坟”字,繁体从土从贲,“贲”意为“前冲”,“土”与“贲”联合起来表示“冲天而起的墓”。“墓”字从莫,莫字意为日在草丛之中,意思是,太阳下山了,死者此时下葬,与太阳一起隐没,故墓葬不垒坟包。

小结一下:

(1)形状区别

“坟”表示一个用土堆成的小山包,这种小山包必须高出地面。而墓则是埋人的墓穴,则是在地下,需要通过一条地道才能进入墓地。还有一种说法是坟是实心的。是在一个坑里面放下棺材,棺材的外面并没有其他的东西,就直接是土。

而墓据说是空心的。搭建一般是使用石材,木材,砖等材料。当墓地建成后,再将棺材放进墓地。或者是通过一个通道,将棺材放进去之后盖住封土。就可以让墓地成为一种空心的穴。

(2)身份地位的象征意义不同

古时候的一些达官显贵才能在死后用墓地埋葬尸体,而一般的穷苦人家在死后直接就是埋入地下,堆起一个小土包,成为坟地。

(3)用的场合不同

坟常用作口语,墓则更书面化。比如坟头、坟地。是典型的口语。墓地、墓碑、墓穴则较书面化。再比如祭奠先祖的习俗,口语说“上坟”,书面语说“扫墓”。

是在远古时代的坟出现后演化的产物,随着统治阶级的出现,为了彰显身份等级,和族人的爱戴崇敬,首领死后,在坟的基础上,雍更多的土,封更大的堆,远远的就能看到坟头,以示对死者敬重之情。本意就是高大的坟墓。

在秦朝以前,墓冢是没有陵一说,最高统治者死后享用的是冢。冢通冢,冢是大、长者的意思。大冢即后来的大墓叫法。

根据冢演化过程,可以知道,统治阶级里,凡是有官职的死后安葬的都可以称之为冢,比如将相显宦之类,甚至安葬的还有少数民族的王后。比如青冢就是四大美女王昭君的墓葬。

此外,仅仅埋有死者的衣冠,或者什么也没埋而立碑的高大墓葬都称呼为冢,前者就是传说中的衣冠冢,后者就是疑冢。

衣冠冢著名的有黄帝、杨贵妃、史可法、袁崇焕、孙中山等。此外,还有一些称呼:丛冢( 乱葬在一片地方的很多坟墓)、义冢(埋葬无主尸骨的坟墓)、冢地(墓地)、荒冢(荒凉的坟墓)也含有冢,也都是坟墓的意思。

本意是大土山,到了战国中期后,秦楚赵等国君王所葬地称之为陵。 后来“陵”也就成为“帝王的坟墓”专用词。

皇陵一般依山而建,气势宏伟,占地面积广大。如北京的十三陵,那儿埋了明朝十三个皇帝。东陵,西陵是大清皇帝的坟墓。秦始皇陵更是名扬天下。

一些远古时代的帝王被后人祭祀,后人根据传说,在他们死亡的地方盖庙纪念,这种庙也叫陵,如黄帝陵,炎帝陵,那儿不一定真有炎黄二帝的尸体。

后世皇帝不仅统称陵,而且还有不同的具有美好意思的前缀字进行区分。汉朝以后的亲王可能也称为陵,比如梁孝王陵,明朝第一王陵鲁荒王陵。而坚决反对皇帝的孙中山的墓葬也被称为中山陵。应该表达的是国人对他的尊重。

补充与陵相关的人与物称呼:

陵屋(帝王墓地的建筑);陵表(墓碑;墓表);陵户(看守帝王陵墓的人);陵寝;陵庙等等。

后来,为了纪念烈士,我们也称呼烈士的墓葬为烈士陵园。陵终于从皇帝走向了民间。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