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8:3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8:31
1930年代后半期以及二战时期,克莱尔的创作环境非常不利。他在1932年拍摄的《我们要求自由》尖锐地讽刺了资本主义生产制度,以至卓别林的名作《摩登时代》都是对它的模仿。然而,克莱尔的这种民主主义思想使他很快失去了出资人,法国的法西斯分子也对他发动了诽谤攻击。因此,他不得不离开法国,到英国拍摄了《魂魄西行》(1938)和《假消息》(1938)之后,他又奔赴美国,在那里拍摄了《新奥尔良的*》(1941)、《我娶了一个女巫》(1942)、《明天发生的事情》(1944)和《天网恢恢》(1945)。由于强烈的个人化创作思想同好莱坞的大制片厂制度格格不入,加上长期脱离自己熟悉的生活,克莱尔在这个时期创作的影片已无法与从前相提并论。
1946年,克莱尔返回法国拍摄的第一部影片是《沉默是金》(1947),与当时反映法国工人生活的影片《曙光》(路易·达更)和描写法国工人抗击德国法西斯斗争的影片《铁路上的战斗》(雷内·克雷芒)相比,克莱尔的这部影片多少有些相形见绌。后来,克莱尔又拍摄了几部影片:(1950)改编自德国诗人歌德的《浮士德》,《夜来香》(1952)不太成功地力图再现《党同伐异》那样的喜剧气氛,《大演习》(1955)通过表现一些表面看来琐碎的事情尖锐地抨击了“太平盛世”的神话,《百合门》(1958)洋溢着热烈的人道主义气息。总体来说,这些影片似乎都没有直接触及法国的现实生活,克莱尔甚至有意回避现实,潜心于哲理性的思索。
在克莱尔后期的作品中,经常为人提到的是《魔鬼的美》。影片的故事发生在1830年的意大利。浮土德教授接待梅菲斯托,梅菲斯托自遇见玛格丽特后,变成了贫穷的亨利骑士。不久,教授失综,亨利被控杀害教授,不得不与魔鬼签订协议。魔鬼同意给予亨利(即浮土德)以信任和公主的爱情,并且许诺亨利在使用一种威力强大的武器后,可以获得至高无上的权力。亨利拒绝,撕毁协议,最后终于在的群众、玛格丽特和吉普赛人的相助下击败了魔鬼。
这部影片看似远离现实的明显具有借古讽今的意味,影*1950年代初期欧洲反原子弹的群众运动。克莱尔曾说:“ 《魔鬼的美》的剧情发生在一个没有明确规定的时期内,地点也没有规定得更明确。你们可以假定它是在意大利某一小帮的首都内,人物在其中活动的建筑物可以是17世纪的建筑,人物的装束可以是浪漫主义的。”他又说:“为什么要一部新《浮土德》?原因是浮土德这个人物在我们时代的光辉下变得更出奇地鲜明了。当初曾推动炼金术士们去搜寻点金石和物质秘密的求知运动,一直延续到发现原子的时代。因此,我们的同时代人有这样的优先权,他们得以目睹人类的一种怪现象:他把灵魂出卖给科学,可是又极力预示他们自己的工作将导致世界的毁灭。”法国影评界认为《魔鬼的美》是一部优秀作品,不仅场面处理非常精致,而且钱拉·菲利普和米歇尔·西蒙的表演十分成功。
1960年代上半期,克莱尔又断断续续地拍过几部影片,如《婚姻》(1960,集锦片《法国女人与爱情》的插曲),《两只鸽子》(1961,集锦片《四个真理》的插曲),《全世界的黄金》(1962)和《风流的节日》(1966)。雷内·克莱尔于1966年退出影坛,专心整理自己的创作经验和对电影艺术的思考,1981年去世于巴黎。
克莱尔向来主张,艺术家不应拘泥于自己偏爱的创作框框,而应大胆地探索新路,他自己就可以说是不断进行艺术创新的典范,他在无声电影时期拍摄的影片无不体现着大胆而可贵的创新精神。除了上述两部外,他的无声影片还有:《红磨坊的幽灵》(1925)、《幻想的旅行》(1925)、《风的俘虏》(1926)、《意大利草帽》(1928)和《两个胆小鬼》(1929),此外他还拍过一部表现艾菲尔铁塔的短纪录片《铁塔》(1928)。由于为发展无声电影美学做出了卓越贡献,克莱尔赢得了“最电影化的导演”之誉。在无声电影末期,克莱尔已经与国际电影界的大牌导演齐名,而最能代表他的无声电影艺术成就的作品当推《幕间节目》和《意大利草帽》。
他在影片中,往往以诗意的对话,引人入胜的视觉影像,透彻的社会分析,丰富多彩的哲理暗示,以及机智与魅力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细腻的混合体,表现出法国电影在思想上的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