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7:15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8:37
都说“初生牛犊不怕虎”,处于口欲期的小宝宝由于什么东西都往嘴里送,就很容易“祸从口入”。小到一颗花生米,大到一枚硬币,当小宝宝遭遇异物卡喉,就不仅仅是紧张不紧张的问题,而是直接关系着宝宝的安危。
作为家长,能做的自然是尽量避免这种事件的发生,把一些容易被宝宝误食的小物件收起来,做好宝宝的看护工作。但尽管家长再用心,有时也难免有那么一会儿的时间疏忽了,为了以防万一,家长必须掌握宝宝异物卡喉时的急救方法——海姆立克法。
海姆立克法,全称是海姆立克腹部冲击法,它的物理学原理是这样:将人的肺部设想成一个气球,气管就是气球的气嘴儿,当孩子遭遇异物卡喉,其实就是气嘴儿被异物阻塞。这时候的理想做法是用手捏挤气球,气球受压后球内空气会上移,从而将阻塞气嘴儿的异物冲出。
单单看物理学原理似乎有些抽象,但这个方法确实能救命,如下两个真实案例就能说明海姆立克法到底多有用。
这两个案例,一个是家长自救,一个是好心的*帮忙救助,都是凭借海姆立克法让孩子从嘴唇发乌、脸色变紫,呼吸已经十分困难的危险境地救回,让孩子重新恢复正常。但由于现在社会的复杂性,很多人在想出手相救的瞬间其实是迟疑的,顾虑那万一救不回来要承担的后果,所以天使并不一定会出现,家长还是自己掌握这个方法是最靠谱的。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因为吞咽异物或气管异物阻塞等意外而导致窒息死亡的儿童近3000名。这些因为意外而折翼的天使,如果家长懂得及时用海姆立克法施救,那或许不幸就可以避免。
如下,我们一起来讲解一下海姆立克法。
海姆立克法的急救步骤详解
首先,家长要明白婴幼儿的海姆立克急救法与*是不同的。一岁以下的婴幼儿一般是按压*,而一岁以上的儿童及*则多为按压腹部。
一岁以下的婴幼儿,急救步骤是这样的:
先将婴儿面朝下放置在手臂上,手臂贴着前胸,大拇指和其余四指分别卡在下颌骨位置。另一只手在婴儿背上肩胛骨中间拍5次。然后观察异物有没有被吐出。
如果没有吐出,立刻将婴儿翻过来,头冲下脚冲上,面对面放置在大腿上。一手固定在婴儿头颈位置,一手伸出食指中指,快速压迫婴儿胸廓中间位置,重复五次之后将孩子翻过来重复步骤一。直至将异物排出为止。
一岁以上儿童及成年人,急救步骤是这样的:
施救者站在被救者身后,两手臂从身后绕过伸到肚脐与肋骨中间的地方,一手握成拳,另一手包住拳头,然后快速有力的向内上方冲击,直至将异物排出。
海姆立克法,并不是所有的情况都适用
小编曾在论坛看过一个妈妈的自白,坦言自己用海姆立克法差点酿成大错。这位妈妈的宝宝在不小心吞下杏仁之后,一个劲地跟妈妈说自己很难受,想让妈妈帮自己把异物取出来。但孩子并没有不能呼吸、嘴唇发紫的情况,依然是能咳嗽,能呼吸,能哭闹,能说话的状态。但因为妈妈使用了海姆立克法,反而把异物推往更深的地方,最后只能通过全麻手术把异物取出。好在最后有惊无险,但孩子的家长们吓得可不轻,妈妈也特地在论坛发帖,希望给其他家长借鉴。
同时我们也来梳理下海姆立克法适用哪些情况:
特别危险的情况。如果异物阻塞了气道,小孩不能说话,不能咳嗽,几乎无法呼吸(脸色/口唇有憋青),请立刻实施海姆立克急救法。孩子的大脑是不能缺氧过久的,当呼吸暂停,一定要抓住黄金救援时间(5分钟之内)进行施救。j急诊医生告诉我们,大脑缺氧的时间超过四分钟,能够救回来的机会只有50%,超过八分钟几乎是没有挽回的可能。所以时间很宝贵。
急救的是固体异物。如果孩子只是被液体呛住,那一般不会发生严重阻塞,咳嗽几下或者呕吐反射就能好转了,无需使用海姆立克法。同时,通过气压排出异物,决定了其对颗粒小的、没有黏性的异物更有效果,例如坚果类食物。如果是粘性很大的糖果,可能效果要差一些。
异物卡喉窒息时,能喝水吗?
异物卡喉,喝水看似能够解除危机,实际上这是错误的做法。因为喝水进的是食道,而窒息是因为异物卡在了呼吸道。也就是说,你喝的水根本接触不到异物,更别说把异物冲走了。甚至,如果异物是卡在食道,喝水还可能还会加重窒息症状。新闻就曾经报道过,有个3岁小孩吃馒头噎到,妈妈便给他喂水,连灌几口水之后,孩子脸色开始发紫,最后没救回来,因为干馒头吃进去后,喂了水,馒头涨大了,堵住了气管。
所以异物卡喉,一定记住,喝水是禁忌!
愿世间没有不幸,每个孩子都能健健康康长大!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8:37
站在宝宝身后,双手抱住宝宝腰部,一只手握拳,拳眼放在宝宝肚脐两横指地方,另一只手抱住拳头迅速用力向宝宝后上方冲击。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8:38
立刻将孩子抱起一只手捏住孩子颧骨两侧,手臂贴着孩子的前胸,另一只手托住孩子后颈部,让其脸朝下,趴在救护人膝盖上。在孩子背上拍打并观察孩子是否将异物吐出。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8:38
海姆立克急救法是抢救气管异物的标准方法,非常有效,但方法不当也可能出现肋骨骨折、内脏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