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笔记本可信计算平台模块(TPM)链接问题,谢谢!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8:05

我来回答

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7:17

这个是Thinkpad的安全芯片TPM,T、X系列里有,很可能是驱动的问题

CSS不知你会不会用,这个是Think的专利技术,CSS是配合硬件安全芯片的软件,运用得当可提高系统安全性。

问题里没说机器问题出现的前后状态,建议先用ThinkVantage System Update更新下驱动,TPM驱动和TVT CSS软件有问题可一并解决

http://driverdl.lenovo.com.cn/think/download/driver/dr1243938446865/systemupdate314-2009-6-12.exe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7:18

不太清楚!没遇到过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7:18

国外可信计算起步较早,在组织机制,产业化应用和标准研发等领域都处于领域前沿。我国在可信计算技术研究方面起步也较早,在安全芯片、可信安全主机、安全操作系统、可信计算平台应用等方面都先后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一年多来,以多项可信技术产品的创新突破和中关村可信计算联盟成立为标志,我国可信计算领域的发展又掀起新一轮*。
回首既往,方可把握现在;立足当前,才能展望未来!本次专题围绕可信计算新一轮浪潮,邀集一直潜心研究、伫立潮头的行业顶级专家“弄潮者”们,汇集思想与智慧,直面问题与难点,共论如何让可信计算可以信赖的未来高速发展之路。
可信计算的前世今生
可信计算是安全专业词汇中最“顾名思义”的一个词语,可信计算实现的目标,就是要在一个计算机空间中建立一个信任传递的模式。在可信中有三个重要支柱,一是可信的信任源,二是信任体系,三是诚信的保障体系。信任源解决了相互之间发生的关系,更重要的是整个保障体系。打一个通俗的比方来说,如果谁干了坏事,都有案可查,我们在这个虚拟空间里才可以安然无恙、塌塌实实地工作。因此,要在个人、单位和社会之间建立一个可信的平台以及的审计系统,解决人与程序之间、人与机器之间的信息安全传递。
从定义来讲,可信计算其实是一个十分广义的概念,所指的是一个可信赖的执行环境。可信计算技术通过在计算机中嵌入可信平台模块硬件设备,提供秘密信息硬件保护存储功能;通过在计算机运行过程中各个执行阶段(BIOS、操作系统装载程序、操作系统等)加入完整性测量机制,建立系统的信任链传递机制;通过在操作系统中加入底层软件,提供给上层应用程序调用可信计算服务的接口;通过构建可信网络协议和设计可信网络设备实现网络中终端的可信接入问题。由此可见可信计算技术是从计算机系统的各个层面进行了安全增强,提供了比以往任何安全技术更加完善的安全防护功能,可信计算这个概念应用范畴已经包含从硬件到软件,从操作系统到应用程序,从单个芯片到整个网络,从设计过程到运行环境。
从20 世纪60 年代,初步的可信计算就开始萌芽了。从1960 年到1970 年中期,以可信电路相关研究为核心发展起硬件可信概念。在该时期内,对信息安全性的理解主要关注硬件设备的安全,普遍把高可靠性的电路称为可信电路。当然这个时期,还完全不是现在可信计算的样子。
从以上“可信”的定义可看出,对“可信”的理解是多样化的,随着历史的进步和技术的更新,“可信”的内涵也被不断的扩展与充实。从1970年到1990 年,以“可信计算基”概念的提出为标志,系统的可信性设计和评价成为关注的核心,可信计算理念和标准逐步成型。
20世纪70年代初期,Anderson J P首次提出可信系统(trusted system)的概念,由此开始了人们对可信系统的研究。1983年美国国防部制定了世界第一个可信计算标准:TCSEC。在TCSEC 中第一次提出可信计算基的概念,并把可信计算基(TCB,Trusted ComputingBase)作为信息安全的基础。TCSEC 主要考虑了信息的秘密性。
1990 年至今,以可信平台(TPM , TrustedPlatform Mole)为主要标志。该阶段中,可信计算研究的体系化更加规范,规模进一步扩大,可信计算的产业组织,标准逐步形成体系并完善。1999年IEEE太平洋沿岸国家容错系统会议改名为“可信计算会议”,这标志着可信计算又一次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2000 年12 月,在美国卡内基梅农大学与美国国家宇航局研究中心牵头,IBM、HP、微软等著名企业参加,成立了可信计算平台联盟(TCPA,TrustedComputing Platform Alliance),这标志着可信计算进入产业界。
2003年,TCPA改组为可信计算组织TCG(TCG, Trusted Computing Group)。TCG的出现形成了可信计算的新*。该组织不仅考虑信息的秘密性,更强调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而且更加产业化和更具广泛性。欧洲于2006年1月启动了名为“开放式可信计算(OpenTrusted Computing)”的研究计划。TCG 的成立标志着可信计算技术和应用领域的进一步扩大。
全球可信计算行业发展进入快车道。2006年,载有TPM设备的系统的出货量估计将超过2千万,排名前20的企业系统厂商所生产的系统当中几乎都会有这样的安全芯片。第一款启用TPM的服务器开始出货。
同年,TCG的移动电话子工作组公布了移动可信模块(MTM)规范,用来支持移动电话上的信任和安全业务。TCG为移动数据、交易和内容提供了非私有的解决方案,业界分析师和制定其他规范的移动标准组织对此赞赏有加。知名IT企业也加强对可信计算的研究和合作,英飞凌(Infineon)和联想(Lenovo)以发起公司的身份加入到了理事会中。WaveSystems和希捷科技(Seagate Technology)从140多个成员公司当中被选进理事会。
2007年初,TCG公布了经过修订的支持Java和VoIP端点的TNC规范。TCG公布了数家新成员公司,同时在RSA2007大会上组织了第一次实践性的研讨会。
2007年5月在拉斯维加斯举行的Interop贸易博览会上,TCG宣布了TNC体系和微软公司(Microsoft)网络访问保护技术(NAP)体系的互联,旨在使基于TNC规范的产品能和视窗系统客户端和服务器一起工作。微软公司(Microsoft)和TCG之前承诺的这份互联特性,为客户带来更多的网络访问控制(NAC)部署,保护了已有的投入,同时解除了NAC市场上客户和厂商的诸多困惑。
2007年7月,工作组公布了可以支持个人电脑上全盘加密的可信存储规范。工作组将会将这一可信规范拓展到其他存储设备上。TCG在该年晚些时候公布了第一个对密钥管理的应用注释和一个专注于可信光驱设备的子工作组。
2008年,开源RADIUS服务器FreeRADIUS在1月发布了添加TNC支持的一个版本。还有其他相关的开原软件也同步发布了对TNC的支持。2008年6月,TCG宣布成立日本地区论坛(JRF),用来帮助和促进基于TCG规范的产品和服务。2008年秋天,工作组发布了由成员公司提供的大量开发工具和资源,帮助促进TPM的应用。
据美国IDC公司对TPM在客户机和x86服务器应用的跟踪调查数据显示,2008年,采用TPM的系统接近8,000万套。
随后几年里,TCG陆续发布了多项标准规范和认证体系。例如,TCG的存储子工作组发布了笔记本电脑和数据中心的自加密驱动器的最终规范和一系列帮助生产这些驱动器的厂商们互通的API接口。TCG提供了第一个面向TPM的认证项目。该项目提供能遵循TCG规范和保持互联特性的最低安全要求。下一个即将公布的认证项目将是面向TNC网络安全规范的产品。
随着网络智能化向各行业的应用普及,越来越多非IT行业公司也加强与TCG的合作,甚至加入TCG。2012年3月,丰田汽车公司宣布加入TCG组织。丰田计划通过加入TCG,确保数量迅猛增长的车内电子系统和网络拥有更高的安全性及可靠性。
近年来,面对全球可信计算技术研发和产品应用的需求,TCG不断完善和加强标准体系的规范工作。2014年4月,可信计算组织宣布推出TPM(可信平台模块)2.0数据库规范。TPM2.0提供一种应对全球各地对更安全计算环境的需求的关键技术。此外,TCG还将陆续发布PC客户端平台TPM框架(PTP)规范,这是一系列规范中首个使开发者和制造商能够将TPM融入产品设计的规范。未来还将发布针对移动设备和嵌入式系统等其他平台的规范。
我国可信计算的雄关漫道
在全球蓬勃发展的可信计算,自本世纪初进入国内开始,便全面升温,步入发展的快车道。
其实我国90年代初就研制成功类同于可信计算的“计算机信息保护系统”,在重要信息系统中广泛应用。
从十年前开始,可信计算在国内日益掀起一轮火热的*。从国家相关部门到学术界、产业界等都对可信计算给予高度重视。
2004年6月在武汉召开中国首届TCP技术论坛,同年9月,国家相关领导机构召开了一次深入的TCP技术研讨会,首次将全球TCP相关技术专家、厂商召集在一起,研究可信计算的未来;10月,在武汉大学召开了第一届中国可信计算与信息安全学术会议。11月份,军方有关单位开始可信计算平台技术攻关和装备研制,制定了系列可信计算国家军用标准。
2005年1月,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了可信计算工作小组(WGI),先后研制制定了可新密码模块(TCM)、可信主板、可信网络联接等多项标准规范。
而2005年出台的国家“十一·五”规划和“863”计划中,把“可信计算”列入重点支持项目,《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2006-2020年)》明确提出,“以发展高可信网络为重点,开发网络安全技术及相关产品,建立网络安全技术保障体系。”国家“十二五”规划有关工程项目都把可信计算列为发展重点。多项国家重大决策决议对于可信计算的关注,对于可信计算产业的发展极为有利。尤其是国家长远的自主可控战略,更加需要可信计算这样的安全技术保障其顺利进行。
经过集中攻关和演示验证,基本形成可信计算产品系列,包括浪潮、曙光、华为、同方、瑞达等企业多款设备和系统。
随着2014年伊始,*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的成立所推动的国家网络安全热潮到来,可信计算也在这股安全大潮中,掀起自身又一轮快速发展的*。
2014年4月,由中国工程院沈昌祥院士提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中国信息安全研究院、北京工业大学、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等60家单位发起,经北京市民政局批准,中关村可信计算产业联盟成立。同年6月,中国可信计算技术创新与产业化论坛召开。9月,第八届中国可信计算与信息安全学术会议在湖北恩施举行。同月,浪潮公司发布了业内首款面向云数据中心的可信服务器,形成以可信服务器为基础的云主机安全可信解决方案,填补了云计算安全领域的空白。12月,中关村可信计算产业联盟第一期可信计算培训班面向全国会员单位举办++
综上所述,可信计算已经成为世界信息安全领域的一个新的研究分支。可信计算技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信息安全技术,我国发展速度不慢,水平不低,成果可喜。当然,不可否认,尽管目前可信计算技术体系尚未完备,其技术尤其产品应用尚未普及,面对可信计算理论细节也有着学术上不同的认识。但是,可信计算是目前公认的信息安全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是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解决信息安全问题。也正是基于此角度,本刊特策划此专题,以期分享专家智慧,共同探讨未来,期望推动可信计算技术、产品研发及产业化发展,提升我国IT 产品的自主可控、安全可信水平,为实现我国网络强国梦想推波助力。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