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科学《教室里的家》效果分析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7:11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7:11

 活动意图:
  生活中多数幼儿不知道为什么要分开放垃圾。所以开展此次活动。了解关于垃圾的初步知识:垃圾的产生、垃圾的种类、垃圾的处理方法、分类垃圾桶的作用与类别。让幼儿把学到的垃圾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把垃圾分类意识、环保意识植根于幼儿心中。
  活动目标:
  1、增强幼儿垃圾分类意识。
  2、了解垃圾分类法,将其运用生活中。
  3、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班级里的三个垃圾桶、四种垃圾桶的图片、黑色笔、“可回收的垃圾”“厨余垃圾”与“其他垃圾”的字条以及白纸若干、实物垃圾(易拉罐、牛奶袋、树叶、铅笔头等)。
  2、有初步垃圾分类知识,了解“可回收”“不可回收”的意义。
  3、感受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活动重点:
  把垃圾分类与幼儿生活联系在一起。
  活动难点:
  垃圾桶标志的设计。
  活动过程:
  1、结合生活经验,导人活动。
  出示垃圾桶标志的图片(可回收、厨余垃圾、其他垃圾、电池垃圾桶)。
  我们为什么要进行垃圾分类?
  把教室中的垃圾进行分类,应该用几个垃圾桶?
  2、设计垃圾桶标志。
  (1)如何区分不同类型的垃圾桶?
  厨余垃圾(水果皮、骨头、鱼刺等);可回收的(废纸张等);其他垃圾(厕纸、擦鼻涕纸等)。
  三个垃圾桶容易混淆,怎样来区分它们?
  (2)幼儿设计垃圾桶标志。
  ①介绍材料、合理分工。
  ②动手设计垃圾桶标志。
  根据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垃圾进行有目的的设计,进一步巩固垃圾分类的知识。
  3、做好垃圾桶标志后,玩“垃圾分类”游戏。
  游戏中遇到的问题:易拉罐是否要扔?铅笔头属于什么垃圾?
  教师:易拉罐是可回收垃圾,那我们把它扔到可回收垃圾桶吧!
  教师:铅笔头是什么垃圾?
  教师:铅笔外面一层是木头做的没有毒,但是把铅笔芯和外面的木头粘在一起的黏合剂是有毒的,而且在最外面刷得油漆里有大量的铅。
  4、延伸活动。
  将活动中学到的知识带回家,运用到生活中。
  活动反思:
  活动产生于幼儿生活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对有关垃圾知识的了解及垃圾分类标志的设计与运用,解决了遇到的问题,并在实际使用时不断修正、巩固与完善。真正体现了教育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的精神。目标和活动形式的确定上,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活动的内容符合幼儿兴趣,同时又具有一定挑战性,有利于幼儿动手动脑。
  不足之处:
  垃圾桶标志设计环节有点急,对垃圾桶标志的分析不够深入。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