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14:3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16:52
摘要:箱包知识入门-特点-分类篇:主要介绍了肩带、袋口拉链、袋身、面料、五金、线、边油等重要部位结构术语与基本特征相关知识。箱包几个重要部位的结构术语和特性
一、肩带(手挽):
这个部位术语和俗称一样,肩带的面料一般是袋身“面料”或“配料”做的,结构是正反两层,中间粘了一层托底PVC(PVC分两种,一种是做面料一种是做托底的。)或“皮糠纸”(皮糠纸是类似牛皮纸类的物质,有些牛皮碎物物在里面。),肩带与袋身的衔接一般是“挂钩”或者“圆圈”类的五金,五金挂钩一般“衔接”和“弹簧”这两个部位是较容易坏的,买包包的时候要多多留意!是“铁线”圆圈的话就多留意一下圆圈的接口部分,有些圆圈是“合金”压铸的,没有接口,这类五金就放心了!
二、袋口拉链:
拉链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拉链、拉头和拉牌!拉链的两边一般都是尼龙材质的,中间的“拉链牙”主要分“胶牙”和“金属牙”两种,怎样鉴别一个拉链的好坏呢?第一,看“拉链牙”有无脱落(细微之处);第二,多拉动几次拉头,看看拉头和拉链衔接是否顺畅;第三,拉紧拉链之后,弯曲拉链的一部分,力度可以大一点,在弯曲的同时看有无裂缝(拉链牙),无裂缝的就很好;第四,看拉牌和拉头之间的衔接缝隙,缝隙较大的话,拉牌会很容易与拉头脱裂的!因为拉牌是人工固定到拉头上去的。
三、袋身:
袋身一些部位的行业术语和俗称不一样,袋身的面料叫“主料”,手挽及袋口还有包边的面料叫“配料”。袋身前面叫“前幅”,后面叫“后幅”,左右身叫左右“侧幅”,袋身外的口袋叫“外插袋”,内身的插袋叫“内插袋”,内身中间的口袋叫“中隔插袋”,袋口的盖面叫“盖头”,盖头与袋身相连的插扣叫“利仔”,手挽与袋口连接的两个部位叫“耳仔”。袋身的结构一般是三层,1、外面的是面料;2、中间一层是托底PVC或纸板、海绵、“轻胶”、“回力胶”,“不织布”和“皮糠纸”等材质,一般凭手感就可以鉴别,手感较硬的粘的是纸板或加厚的PVC,中性的粘的就是回力胶、皮糠纸或较软的PVC,较软的粘的就是轻胶,不织布或海绵;3、最里面的一层是内衬,内衬常用的是尼龙料(190D,210D,240D等等规格)棉布和“色丁”(有丝绸特性的一种面料)等等。袋身的左右侧同袋身的结构一样。袋身底部一般粘的都是较厚的“托底PVC”!
四、面料:
面料分:天然皮革,PU革,PVC料,尼龙料,帆布,毛绒布料等等。
天然皮革又分“头层皮”和“二层皮”,“头层皮”是一些完整优质的动物皮加工而成,用来做高中档包的面料;“二层皮”是一些动物的碎皮和动物皮的最下一层的物质加工而成,用来做中低档包的面料.
PU革和PVC料都是人造革,PU革采用的材质比PVC料的好,人造革的质量除了材质外与制作工艺有很大的关系,有些制作工艺非常好的人造革,价钱也是很贵的。人造革的颜色,手感及一些特舒效果都取决于制作工艺!毛绒料主要看是真毛还是仿毛的,这个凭手感就可以鉴别,真毛的手感就像*猫咪身上的手感一样;尼龙料和帆布的质量主要取决于面料的“密度”,有服装行业知识的人很会鉴别它们的好坏!
五、五金:
五金一般按材质分“铁线”和“合金”两种,那怎样鉴别呢?用一个磁铁就可以了,能吸紧的就是铁线,吸不紧的是合金。“合金”材质的五金从工艺效果来看比“铁线”的五金要显得精美,“铁线”的五金就显得较粗糙。合金”的比“铁线”的要贵!有时“血拼”买了一个包包,还没用多长时间五金就生锈了,表面皮层开始脱落,这个是五金制作时没有“封油”的原因,没有封油的五金很容易氧化并生锈,“封油”后的五金表层物质不容易与空气氧化。
六、线(术语叫“车线”):
袋身外部一般用的都是20#(较粗)的尼龙线,内部一般用的是40#(较细)的尼龙线,内衬上一般用的都是棉线(604较粗,606较细)。每个部位车线的颜色要求与面料的颜色相搭配,视觉上协调一致。手袋行业对“车线”的针距密度要求是“一寸七针”,一般高中档包包在制作上都会严格按照这个标准的。
七、边油:
袋身面料、手挽、包边的“驳口”都涂有如以上部位颜色一致的“边油”(涂料),有些MM可能没有太注意这个位置。(边油按质量的价格17-60元/公斤不等)好的边油涂上去的效果是手感光滑、有较“柔和”的色泽感,与面料搭配协调;差一点的边油就是手感较粗糙,颜色比较灰暗!边油最主要的就是怕因季节性的温度反差而脱裂,好的边油在制作(涂料厂)的过程中要求根据地方气侯条件来调配工艺(化学原料成份)。一般高中档的包在制作过程中对这个部位的要求都很严格,低档的嘛,就不说了!
相对于时款袋,钱包,公文包等产品,拉杆箱的生产工序比较复杂,也没有一个一成不变的流程。具体要视该款产品的构造及其所用的物料特性。一般而言,拉杆箱的外部是由前幅部件,后幅部件及围三个大部份组成的。至于内部构件,相对并不是很复杂。因此,安排生产时,主要是依据工厂生产线上的车工,台面工,五金装配工的人数及技术技能熟悉程度,作合理的调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