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书评1000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0:11

我来回答

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4 21:59

水浒传读后感

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总算被我啃完了,好辛苦!不过,我总算明白了很多道理。

不必说宋江和小旋风柴进的仗义疏财,也不必说武松漂亮的醉拳,吴用的足智多谋。单说天真烂漫的李逵,他颇有些野,一身鲁莽庄稼汉和无业游名的习气,动不动就发火,遇事不问青红皂白,总是一说二骂三打。结果不是吃亏就是后悔,但是却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概,最重要的是他身上有一种英雄气概,有一种愿意为兄弟两肋插刀的仗义,他这一点让我尤其感动。
水浒传》一*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好汉从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读完全书,印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只有两个字:忠,义。
忠,即是对自己的祖国,对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尽心竭力。宋江在种种威*利诱之下,仍然对自己的祖国忠心耿耿,这就是忠;林冲的妻子在林冲被*上梁山之后,对高俅之子的*,宁死不屈,最终上吊自杀,这也是忠。在当今这个社会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个“忠”字,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够做到一个“义”字。

一个“义”字,包括了太多的内容。《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好汉为兄弟,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就只为了一个“义”字;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为一个“义”字。由此可见,一个“义”字虽然只有三笔,有时却要用一个人的生命去写。在现实生活中,给人让座几乎谁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于危难之中却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因为它需要有相当的勇气,甚至是一命换一命的决心。

义,可以解释为正义。一个具有强烈的正义感的人,就是一个精神高尚的人。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好汉,舍生取义。难道是他们不怕死吗?他们为了正义,为了真理可以奋不顾身,因为强烈的正义感清楚地告诉他们,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是值得用生命去奋斗的。一个没有正义感的人,是不会理解这些的。因为他的正义感已被麻木所吞噬,奋斗的*已经被冻结,只是他的灵魂被社会中一些丑恶的东西同化了。

我还清楚地记得《水浒传》英雄中有一个黑大汉,他生性鲁莽,性情暴躁,经常为小事与他人发生冲突,甚至搞出人命案。但他却能够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令那些丧尽天良的家伙们闻风丧胆。在现实生活中,虽然没有这样惊心动魄的大事发生,但“义”字却渗透着我们的生活。对朋友讲义气,是小义。对素不相识的人或事物也用一种正义的眼光去看待,就是实际意义上的大义。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大义的民族,当日本侵华,多少义气凛然的*烈士,用他们的满腔热血,誓死不屈,才成就了今日蒸蒸日上的祖国。董存瑞舍身炸暗堡,黄继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这些都是炎黄子孙大义的延续,是中国历史上挥之不去的光辉。

一个人,可以不相信神,却不可以不相信“神圣”。当前,我们青少年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因此,这也是我们民族大义的根本所在。让我们相信这一份“神圣”,用自己的双手去维护这一份“神圣”。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4 21:59

水浒传》诞生数百年来,始终生存在赞扬诟骂声中、然而,她的文学名著之地位始终未动摇,究其原因,我以为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她率先以小说这一文学形术,形象地超时代地表规了以儒家伦理为依托的民主意识、开了文学写民主的先河,《水浒传》堪为中国民主文学的始祖



《水浒传》描写的“替天行道”、“全忠仗义”的“义”突出了“义”的本义经济项义的“分予”意义,只不过将原来的自上而下的“分予”更改为由下而上的群侠“义分”义。体现了人可参政理国的思想,大有民主气息。

《水浒传》以倾海之墨大写特写梁山好汉“全忠仗义”“替天行道”,其内涵到底是什么?与儒家伦理的主张有无相关和抵牾?这是辨析《水浒传》根本主题,确认其文学史地位的致关重要的问题,

先说“全忠仗义”。显然、这一短语的主题词是“忠”和“义”,而“义”又明显是主题词的关键词,因为“义”在这里规定着、*着“忠”的范畴。所以,我们只要把“义”的意义搞清楚了、“全忠仗义”的内涵也就昭睡若揭了。“_

说到“义”的含义:就需从“义”的本义训起。《说文》曰: 义,己之威仪也,从我从羊。”义字首先涉及的是“从我”,“我”字《说文》释:“施身自谓也”。段注:“不但去自谓,而云施身自谓者,取施与我古为叠韵,施读施舍之施,谓用己而身于众中,而自称为我也”。我与吾不同之处,在于“我”于众中有施于之象。其次“从羊”,段注:“从羊者与善美同意。”显然,“义”字有我持此“给膳”之羊,施予众人之意象。诚然这行为为美为善变即是义。义之本义在礼中更凸显,《礼记·礼器》曰;“服器,仁之至也;宾客之用币,义之至也。故君子欲观仁义之道,礼其本也。”当时无论是作为给膳的羊,还是作为祭品的牲畜、腊肉,最后都要由长老按等级平均地切割分施予大家。所以《礼记·祭统》曰:“俎者,所以明祭之必惠也”;“俎者,所以明惠之必均也”。很明显。在祭礼之后,会食之中,对这些给膳之羊.如何分配及取与弗取,“我”都要经过从中裁断,度之务使合宜。《说文段注》曰:“之本训谓礼容各得其宜,礼容得宜则善矣。”这种合宜的予取行为是美的、善的、因而是义的。推而广之,凡关于财富的分配、物质的交换,只要是均平合宜的就是义。显然,义字的本训即具有物质的内容与经济的含义,是一个关于财富分配的经济概念。

诚然,义与其孪生兄弟“利”往往是同时出现的。“利”的本义,朱骏声训释云:“从刀刈禾会意,兵革坚利之利是其本字。”由以刀取禾而有获取意,由刃利、获取而有悦爱意,转而有财利、利益、利欲、自利意,引伸而有便宜、裁成意。显然,利字的物质内容与经济含义是不言而喻的。可以说在财利予人即利人、利天下这一义项上,义与利是相同的,因为之所欲利正是义之所授予。因此,墨子说:“义,利也。”可是,利之所刈之禾,义之所分之牲,都是人赖以生存的食物,利重在取得,义重在分予。不过在上古时代,耕耘、狩猎等生产过程的获取,并不等于自己的取得,还必须经过分配而后才能取得。换言之,利取必须经义分而后方得。故义是涵盖着、决定着利的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