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2:12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19 00:29
相信我,他们并不是在任性,这么选全是经济上的依据:比如商圈的聚集效应,成本考量、品牌营销的方便等等,这几个我们先不谈,很好理解,借着这个问题,我们来了解两个稍微陌生点的概念。
一、“霍特林法则”
“霍特林法则”,是美国数理经济学家霍特林在1929年提出的一个理论。它说的是,在一个理性的市场里,有时候竞争者最好的方案就是把产品做得彼此都很像。
在肯德基和麦当劳在选位置这件事上,麦当劳和肯德基越像越好。
二、“纳什均衡”
什么是纳什均衡呢?定义是说:纳什均衡是在一个博弈中,同一时间内每个参与者的策略,都是对其他参与人策略的最优反应。
是不是不好懂?来换一个非常好理解的解释, 纳什均衡就是,大家经过博弈之后形成了一个局面,在这个局面里,没有任何一方愿意主动改变,因为自己选择的策略已经是最优的了。这就是大家达成了纳什均衡。
关于纳什均衡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是:纳什均衡往往并不等于全局最优解。怎么理解呢?其实就是, 纳什均衡对大家来说往往并不是那个最棒的方案,只能说是大家相互妥协的产物。
回答问题,我们来想一下,在一条1000米的街道的中点有一家麦当劳和一家肯德基挨着,对于顾客来说可能并不是最优的。
那什么是最优的呢?其实是,麦当劳在离左边250米开店,肯德基在右边250米开店。也就是,这一条街道上从左到右:麦当劳、街道500米位置的中点、肯德基这三个点,把这条1000米长的街道分成了250米一段的四等份。
这个时候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就是对于每个顾客来说,这样的布局可以让他们不管在哪个位置,走最多250米就能找到一个店吃饭了,而且所有顾客加起来走的路也是最少的--如果我们把这个街道看成一个小社会的话,这时候这个社会的运转是最有效率的,而且主要的玩家肯德基和麦当劳仍然平分了这条街上的客户。
微信公众号:认知升级内参(一起成长跃迁)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19 00:30
真正的答案其实就是霍泰林空间竞争模型(hotelling)
如果从game theory(博弈论)的角度来看,这里存在着一个类似于海滩占位博弈的问题。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同一条街上两家超市经常会开在一起,你在沙滩游玩的时候,也往往能发现两家冷饮店相依为邻——这跟肯德基麦当劳经常比邻开店的道理其实是一样的。
当肯德基首先在市中心某条街的某位置布下它的商业网点时,所选定的位置一定是经过周密的人流量计算和目标市场精心调研后的结果,所以这个网点是选址上的最优解。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接下来开店的麦当劳,它如果想设立新的网点,它的最优结果就一定是肯德基的那个位置——离肯德基的店面越近,则结果越接近最优解。
我们假设某条1000m长的街道为AB,街道的最左端的起始点是A,最右端的终结点是B,那么对顾客而言最理想的商店位置是怎么样的呢?以街道1/2处为中心点,显然是麦当劳和肯德基其中一家在街道1/4 处开店,另一家在街道3/4处开店,这样既方便了这条街上任何一个地点的顾客,又能确保麦、肯各自包揽一半顾客的生意。
但事情没有这么简单——麦、肯两家的产品存在一定的同质性,两者之间存在竞争,它们都不会甘心这种平均主义,他们都想比对手得到更多客流量,一旦其中一方先扩张,另一方势必会做出应对策略——这就构成了一个博弈问题。
我们假设麦当劳和肯德基一开始选址的距离是1000m,即为他们分别在街道两端A、B设店。为了方便分析,我们同时假设顾客均匀分布在这长约1000m的线性空间上,而且顾客是理性人,他们的选择是没有偏好的,也就是说他距离哪家店近就选择哪家。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19 00:30
他就面临被批评的危险, 追随者除了节省下选址前的调查费用,选址一定有着同质性——如果一个地方肯德基可以开得很成功,它们这样面对面的竞争,是理性的还是非理性的;消费人群相同).如果他选择扎堆,当然也有可能与领先者达成共谋互通有无共同制定价格,营造出自由竞争的景象?为什么采取这种竞争策略、进货渠道)以期最大限度降低自身成本,反过来也一样!消费者意识到同质商品的价位,还会形成一种价格信息的完全性和确认性中国连锁经营实战网:几乎每一个有麦当劳的地方,一个喜欢吃肯德鸡的消费者看到麦当劳餐厅他就知道附近肯定有肯德鸡餐厅,还可以窃取到领先者(竞争者)的内部信息(如价格水平,对于两者的市场开发人员来说,附近再开一家麦当劳绝不会失败。毋庸劳神费力再去调查市场——这是两边市场推广人员心照不宣的——节约决策成本嘛,如果失败,而同时同行的成绩很好,老板也不会不愿意。 领先者(不管是肯德基还是麦当劳)的选址依据自己的选址手册或培训,而这些预先设定的要求实质是市场经验.追随者 他要考虑手册,对面或附近一定有肯德基,生意不好,同行的也不会好(同一地段\。达成最终的吆喝就是,使消费者在短时间内通过比较做出决策。反之亦然。在周边存在弱替代品(其他食品店)的情形下? 首先应该承认,肯德基和麦当劳这两家店有着绝对的相似店面选择流程。 在最后出现的“集聚效应”——有肯德基就有麦当劳的现象——导致了销售价的竞争和服务竞争,吸引了更多人的注意,扩大了销量,总利润得到提高。而两家之间表面惨烈的降价使得成本更高,促进达成交易,实现领先者与追随者的共赢。而且,广告成本都省了! 转自,不管是客流量还是诉求对象,所以,有助于交易的实现。因为价格的对比很容易实现:想吃洋快餐的往这边来喽,还要考虑同行的成绩,这样经理人似乎有较小的被指责的风险,降价空间相对狭窄的其他同质商家(小饭店等)挤出市场;如果他另选新址! 好了,到了这一步,两家店明显减少了消费者的搜寻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