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17:48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1 00:07
1、眼球壁。眼球壁由三层质地不同的膜组成。
(1)角膜和巩膜。眼球壁的最外层是角膜和巩膜。角膜在眼球的正前方,约占整个眼球壁面积的1/6,是一层厚约1mm的透明薄膜,折射率为1.336。角膜的作用是将进入眼内的光线进行聚焦,即折射并集中进入眼球的光线。巩膜是最外层中、后部色白而坚韧的膜层,约占整个眼球壁面积的5/6,厚度约0.4~1.1mm,也就是我们的“眼白”,它的作用是保护眼球。
(2)虹膜和脉络膜。虹膜、脉络膜和睫状体组成了眼球壁的中层。虹膜是位于角膜之后的环状膜层,它将角膜和晶状体之间的空隙分成两部分,即眼前房和眼后房。虹膜的内缘称为瞳孔,它的作用如同照相机镜头上的光圈,可以自动控制入射光量。虹膜可以收缩和伸展,使瞳孔在光弱时放大,光强时缩小,直径可在2~8mm范围内变化。
睫状体在巩膜和角膜交界处的后方,由脉络膜增厚形成,它内含平滑肌,功能就是支持晶状体的位置,调节晶状体的凸度(曲率)。脉络膜的范围最广,紧贴巩膜的内面,厚约0.4mm,含有丰富黑色素细胞。它如同照相机的暗箱,可以吸收眼球内的杂散光线,保证光线只从瞳孔*入眼睛,以形成清晰的影像。
(3)视网膜。这是眼球壁最里面的一层透明薄膜,贴在脉络膜的内表面,厚度约0.1~0.5mm。视网膜上面分别着大量的视觉感光细胞,锥体细胞和杆体细胞,是眼睛的感光部分,其作用如同照相机中的感光材料。在眼球后面的*部分,视网膜上有一特别密集的细胞区域,其颜色为*,称之为黄斑区,直径约2~3mm,黄斑区*有一小窝,叫作*窝,该处是视觉最敏锐的地方。黄斑距鼻侧约4mm,有一圆盘状为视神经乳头,由于它没有感光细胞,也就没有感光能力,所以称为盲点。外界物体的光信号在视网膜上形成影像,并由此处的视神经内段向大脑传递信息。
2、眼球内容物。眼球的屈光系统除了角膜外还包括,眼球内容物(晶体、房水和玻璃体),它们的一个共同特点是透明,可以使光线畅通无阻。
(1)晶体。推荐又名水晶体或晶状体,是有弹性的透明体,位于后面和玻璃体之间,通过悬韧带和睫状体连接。性质如双凸透镜,作用如同照相机的镜头。它能够由周围肌肉组织调节厚薄,根据观察景物的远近自动拉扁减薄或缩圆增厚,对角膜聚焦后的光线进行更精细的调节,保证外界景物的影像恰好聚焦在视网膜上。在未调节的状态下,它前面的曲率半径大于后面的曲率半径,折射率从外层到内层约为1.386~1.437。
(2)房水。角膜与晶体之间充满了透明的液体――房水,它是水样透明液体,折射率为1.336。房水由睫状体产生,充满于眼球房(角膜和虹膜之间),和眼后房(虹膜和晶体之间)。它的功能是使角膜和晶体无血管组织的新陈代谢,维持眼睛的内压。
(3)玻璃体。晶体的后面则是透明的胶状液――玻璃体,内含星形细胞,外面包以致密的纤维层。它的折射率约为1.336。
由角膜、虹膜、房水、晶体和玻璃体等共同组成了一个接收光线的精密的光学系统。
3、视网膜 视网膜是一层菲薄的但又非常复杂的结构,它贴于眼球的后壁部,传递来自视网膜感受器冲动的神经纤维跨越视网膜表面,经由视神经到达出口。视网膜的分辨力是不均匀的,在黄斑区,其分辨能力最强。视网膜主要有三层组成。第一层是视细胞层,用于感光,它包括锥细胞和柱细胞。第二层叫双节细胞层,约有10到数百个视细胞通过双节细胞与一个神经节细胞相联系,负责联络作用。第三层叫节细胞层,专管传导。
从光学观点出发,视网膜是眼光学系统的成像屏幕,它是一凹形的球面。视网膜的凹形弯曲由两个优点:(1)眼光学系统形成的像有凹形弯曲,所以弯曲的视网膜作为像屏具有适应的效果,(2)弯曲的视网膜具有更广宽的视野。
在视网膜上既有锥体细胞,又有杆体细胞。
杆体细胞大约有一亿二千万个,均匀地分布在整个视网膜上,其形状细长,可以接受微弱光线的刺激,分辨物体的形状和运动,但是不能够分辨物体的颜色和形状。由于杆体细胞对光线极为敏感,使得我们能够在月光下,甚至星光下也能够观察到物体的存在。
锥体细胞分布在视网膜的*窝,其密度由中间向四周逐渐减少,到达锯齿缘处完全消失。锥体细胞在解剖学中呈锥形,是人眼颜色视觉的神经末稍,与视神经是一对一的连接,便于在光亮的条件下精细地接受外界的刺激,所以锥体细胞能够分辨物体的颜色和细节。大约700万的锥体细胞密集在2°视场内,超出2°视场,则既有锥体细胞也有杆体细胞。所以在要求高清晰度、高分辨力的场合,应该采用2°视场,使物像直对视轴,而其影像恰好聚焦在*窝内。
4、视网膜上像的形成
人的眼睛就象一个照相机。来自外界的光线,经过角膜以及水晶体的折射后,成像在视网膜上。物体上每一点的光线进入眼球以后会聚到视网膜的不同点上,这些点在视网膜上形成左右换位、上下倒置的影像。但是我们所感觉到的物体由于“心理回倒”,看到的并不是倒像,而是自然状态的正立的影像。
“心理回到”是一个被证明了的心理自行调节问题。心理学家斯托顿做过一个实验,他用两片聚焦很短的凸透镜装在一个管子的两端,做成一个小型的室内望远镜,装在他的右眼上,使旁边不漏光,并且将左眼遮蔽起来。通过右眼上的望远镜来观察物体,因为望远镜所成的像是倒立的,所以在视网膜上形成的像于物体相同,是正立的。但是大脑的感觉则与平常相反,一切物体看起来都是倒立的。在开始实验的时候,他很不习惯这种情形,视觉与触觉、动觉之间经常矛盾的,用手触摸物体,在空间是行动都发生了困难,想拿上面的物体,手却伸到下面,想取右边的物体,手却伸到了左边;“觉得自己的手不听指挥”。虽然他对这种混乱现象很不习惯,但是他还是耐心坚持锻炼下去,三天后,混乱的现象消除了一些,到了第八天,混乱的现象完全消失,视觉与触觉动作非常协调,行动自如。适应这些新的空间关系了。要取什么地方的东西,就会把手伸到那里,看物体的感觉也和平常一样。
人们用眼睛去观察不同距离的物体时,要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图像,必须靠眼睛的水晶体的调节作用来实现。水晶体是透明的,形状象两个凸透镜,扁圆形,中间厚,边缘薄,富有弹性的固体。随着注视物体距离的远近,水晶体前面的曲率半径能够自动精细调节,以达到形成清晰图像的目的。
对应视觉正常的人,当远近处于没有调节的自然状态时,“无限远”的物体正好成像在视网膜上。即眼睛的像方焦面正好与视网膜重合;当观察近距离物体时,水晶体周围的肌肉向内收缩,使水晶体的表明半径变小。这是眼睛的焦距缩短,后焦距有视网膜向前移以使形成清晰的影像。一般人的眼睛能够从“无限远”到250mm的范围进行调节。但是眼睛的调节能力会随着人的年龄的变化而变化,年龄越大,肌肉的调节性能越弱,因而能够看清的物体的最短距离也就越大,即“老花”。在适当的照度下,正常的也就看到眼前250mm的距离的物体是不费力的,而且很清楚,这个距离就称为明视距离。就产生了物体大小、现状及颜色的感觉和知觉,即形成了视觉。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1 00:07
人的眼睛是一个近似球状体,前后直径约为23~24mm,横向直径约为20mm,通常成为眼球。眼球是由屈光系统和感光系统两部分构成的。如彩图1所示。
1、眼球壁。眼球壁由三层质地不同的膜组成。
(1)角膜和巩膜。眼球壁的最外层是角膜和巩膜。角膜在眼球的正前方,约占整个眼球壁面积的1/6,是一层厚约1mm的透明薄膜,折射率为1.336。角膜的作用是将进入眼内的光线进行聚焦,即折射并集中进入眼球的光线。巩膜是最外层中、后部色白而坚韧的膜层,约占整个眼球壁面积的5/6,厚度约0.4~1.1mm,也就是我们的“眼白”,它的作用是保护眼球。
(2)虹膜和脉络膜。虹膜、脉络膜和睫状体组成了眼球壁的中层。虹膜是位于角膜之后的环状膜层,它将角膜和晶状体之间的空隙分成两部分,即眼前房和眼后房。虹膜的内缘称为瞳孔,它的作用如同照相机镜头上的光圈,可以自动控制入射光量。虹膜可以收缩和伸展,使瞳孔在光弱时放大,光强时缩小,直径可在2~8mm范围内变化。
睫状体在巩膜和角膜交界处的后方,由脉络膜增厚形成,它内含平滑肌,功能就是支持晶状体的位置,调节晶状体的凸度(曲率)。脉络膜的范围最广,紧贴巩膜的内面,厚约0.4mm,含有丰富黑色素细胞。它如同照相机的暗箱,可以吸收眼球内的杂散光线,保证光线只从瞳孔*入眼睛,以形成清晰的影像。
(3)视网膜。这是眼球壁最里面的一层透明薄膜,贴在脉络膜的内表面,厚度约0.1~0.5mm。视网膜上面分别着大量的视觉感光细胞,锥体细胞和杆体细胞,是眼睛的感光部分,其作用如同照相机中的感光材料。在眼球后面的*部分,视网膜上有一特别密集的细胞区域,其颜色为*,称之为黄斑区,直径约2~3mm,黄斑区*有一小窝,叫作*窝,该处是视觉最敏锐的地方。黄斑距鼻侧约4mm,有一圆盘状为视神经乳头,由于它没有感光细胞,也就没有感光能力,所以称为盲点。外界物体的光信号在视网膜上形成影像,并由此处的视神经内段向大脑传递信息。
2、眼球内容物。眼球的屈光系统除了角膜外还包括,眼球内容物(晶体、房水和玻璃体),它们的一个共同特点是透明,可以使光线畅通无阻。
(1)晶体。推荐又名水晶体或晶状体,是有弹性的透明体,位于后面和玻璃体之间,通过悬韧带和睫状体连接。性质如双凸透镜,作用如同照相机的镜头。它能够由周围肌肉组织调节厚薄,根据观察景物的远近自动拉扁减薄或缩圆增厚,对角膜聚焦后的光线进行更精细的调节,保证外界景物的影像恰好聚焦在视网膜上。在未调节的状态下,它前面的曲率半径大于后面的曲率半径,折射率从外层到内层约为1.386~1.437。
(2)房水。角膜与晶体之间充满了透明的液体――房水,它是水样透明液体,折射率为1.336。房水由睫状体产生,充满于眼球房(角膜和虹膜之间),和眼后房(虹膜和晶体之间)。它的功能是使角膜和晶体无血管组织的新陈代谢,维持眼睛的内压。
(3)玻璃体。晶体的后面则是透明的胶状液――玻璃体,内含星形细胞,外面包以致密的纤维层。它的折射率约为1.336。
由角膜、虹膜、房水、晶体和玻璃体等共同组成了一个接收光线的精密的光学系统。
3、视网膜 视网膜是一层菲薄的但又非常复杂的结构,它贴于眼球的后壁部,传递来自视网膜感受器冲动的神经纤维跨越视网膜表面,经由视神经到达出口。视网膜的分辨力是不均匀的,在黄斑区,其分辨能力最强。视网膜主要有三层组成。第一层是视细胞层,用于感光,它包括锥细胞和柱细胞。第二层叫双节细胞层,约有10到数百个视细胞通过双节细胞与一个神经节细胞相联系,负责联络作用。第三层叫节细胞层,专管传导。
从光学观点出发,视网膜是眼光学系统的成像屏幕,它是一凹形的球面。视网膜的凹形弯曲由两个优点:(1)眼光学系统形成的像有凹形弯曲,所以弯曲的视网膜作为像屏具有适应的效果,(2)弯曲的视网膜具有更广宽的视野。
在视网膜上既有锥体细胞,又有杆体细胞。
杆体细胞大约有一亿二千万个,均匀地分布在整个视网膜上,其形状细长,可以接受微弱光线的刺激,分辨物体的形状和运动,但是不能够分辨物体的颜色和形状。由于杆体细胞对光线极为敏感,使得我们能够在月光下,甚至星光下也能够观察到物体的存在。
锥体细胞分布在视网膜的*窝,其密度由中间向四周逐渐减少,到达锯齿缘处完全消失。锥体细胞在解剖学中呈锥形,是人眼颜色视觉的神经末稍,与视神经是一对一的连接,便于在光亮的条件下精细地接受外界的刺激,所以锥体细胞能够分辨物体的颜色和细节。大约700万的锥体细胞密集在2°视场内,超出2°视场,则既有锥体细胞也有杆体细胞。所以在要求高清晰度、高分辨力的场合,应该采用2°视场,使物像直对视轴,而其影像恰好聚焦在*窝内。
4、视网膜上像的形成
人的眼睛就象一个照相机。来自外界的光线,经过角膜以及水晶体的折射后,成像在视网膜上。物体上每一点的光线进入眼球以后会聚到视网膜的不同点上,这些点在视网膜上形成左右换位、上下倒置的影像。但是我们所感觉到的物体由于“心理回倒”,看到的并不是倒像,而是自然状态的正立的影像。
“心理回到”是一个被证明了的心理自行调节问题。心理学家斯托顿做过一个实验,他用两片聚焦很短的凸透镜装在一个管子的两端,做成一个小型的室内望远镜,装在他的右眼上,使旁边不漏光,并且将左眼遮蔽起来。通过右眼上的望远镜来观察物体,因为望远镜所成的像是倒立的,所以在视网膜上形成的像于物体相同,是正立的。但是大脑的感觉则与平常相反,一切物体看起来都是倒立的。在开始实验的时候,他很不习惯这种情形,视觉与触觉、动觉之间经常矛盾的,用手触摸物体,在空间是行动都发生了困难,想拿上面的物体,手却伸到下面,想取右边的物体,手却伸到了左边;“觉得自己的手不听指挥”。虽然他对这种混乱现象很不习惯,但是他还是耐心坚持锻炼下去,三天后,混乱的现象消除了一些,到了第八天,混乱的现象完全消失,视觉与触觉动作非常协调,行动自如。适应这些新的空间关系了。要取什么地方的东西,就会把手伸到那里,看物体的感觉也和平常一样。
人们用眼睛去观察不同距离的物体时,要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图像,必须靠眼睛的水晶体的调节作用来实现。水晶体是透明的,形状象两个凸透镜,扁圆形,中间厚,边缘薄,富有弹性的固体。随着注视物体距离的远近,水晶体前面的曲率半径能够自动精细调节,以达到形成清晰图像的目的。
对应视觉正常的人,当远近处于没有调节的自然状态时,“无限远”的物体正好成像在视网膜上。即眼睛的像方焦面正好与视网膜重合;当观察近距离物体时,水晶体周围的肌肉向内收缩,使水晶体的表明半径变小。这是眼睛的焦距缩短,后焦距有视网膜向前移以使形成清晰的影像。一般人的眼睛能够从“无限远”到250mm的范围进行调节。但是眼睛的调节能力会随着人的年龄的变化而变化,年龄越大,肌肉的调节性能越弱,因而能够看清的物体的最短距离也就越大,即“老花”。在适当的照度下,正常的也就看到眼前250mm的距离的物体是不费力的,而且很清楚,这个距离就称为明视距离。就产生了物体大小、现状及颜色的感觉和知觉,即形成了视觉。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1 00:08
睫状肌 虹膜 视神经 具有视细胞(光感受细胞)的视网膜
角膜 睫毛 晶状体 房水 巩膜 眼肌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1 00:08
1)角膜是图中标号
所示结构。
(2)能感受光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的是图中标
号所示结构。
(3)当人看完电影刚走出电影院时,其眼球中标号⑧所示部分的大小变化是
。
(4)近视眼是指图中标号
所示结构过度
变凸,因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近视眼需要配戴
镜加以矫正
(5)通常被称为“黑眼珠”的结构是[
]
白眼珠是[
]
(6)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进入眼球成像,途径[⑦]
、房水[⑧]
[⑨]
[⑤]
[③]
,视觉形成的部位是在
最佳答案
1、7,
2、3,
3、变小,
4、9,凹透,
5、6虹膜,1巩膜,
6、角膜,瞳孔,晶状休,玻璃体,视网膜,大脑皮层。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1 00:09
1.在没有光的情况下,你能看见周围的物体吗?
2.外界物体发出的光或反射的光,通过晶状体后会怎样?成像在什么地方?
3.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后,是谁"报告"给大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