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住房贷款证券化 离次贷危机还有多远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18:46

我来回答

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07 22:44

  [导读]珠三角“金改”方案获批,个人住房贷款证券化将为房企“输血”,业界评此举令银行和开发商受益,目前还不用担心因此带来“次贷危机”。
  珠三角“金改”方案获批  个人住房贷款证券化将为房企“输血”
  业界评此举令银行和开发商受益,目前还不用担心因此带来“次贷危机”
  昨日,《广东省建设珠江三角洲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获批,其中提出将要研究开展个人住房贷款证券化业务,培育房地产金融市场。一时间,
房贷如何证券化?此举是否变相为房企输血?未来会否因此出现次贷危机?各界人士纷纷表达疑问和担忧。  不排除部分资金流入开发商  房贷证券化的最直接受益者是银行。由于多年来银行的存款期限多在5年左右,而房贷期限则长达10-30年,“长存短贷”现象长期存在,加上*对于一级银行有资本充足率有要求,一般银行的资本金(包括银行普通股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等)除以风险资产(包括按揭资产、企业贷款等)的比例不能低于8%。“房贷证券化可以同时 解 决 银 行 上 述 两 个 方 面 的 问题。”世联地产金融高级理财师胡乐航介绍,把长期的房贷转化为证券发行出去,有助于银行提升资金周转率,提高资本充足率,从而符合监管要求,同时减少外部融资对资本市场的冲击。
  对于一些已经“囊中羞涩”的房企而言,此举能否快速解渴?北京龙藏天下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赵祥龙亦表示,此举提高了银行资金的流动性和存贷比,盈利空间增大,继而有望间接增加个人房贷额度,影响到楼市。胡乐航则认为短期内表现不会明显,“无论怎样的金融创新,一旦涉及到向房企放贷,国家都会收紧,房贷证券化对于房企并不会有立竿见影的输血效果。”他认为当前更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银行的资金流动量增加之后,之前一直监控不到的表外资产,有更大的腾挪空间,只能说不排除会有钱间接曲折流向房企。
  胡乐航表示,如果未来取消*,开发商可以把资产抵押给银行,银行将其整合为证券对外发行,开发商即便不卖房,也有可能通过发行证券快速回笼资金,对于开发商而言,才真正是多了一条快速有效的融资渠道。  专家评“距离次贷危机还远”
  相比之下,对于房贷证券化试点的出台,市场更大的担心在于会否因此出现“次贷危机”,对此多名受访专家直言不会。
  “次贷危机是过度证券化的结果,太多的衍生品出来,又加入很多金融杠杆,最后投资者根本看不清自己买的到底是什么资产。目前国内鼓励资产证券化,但明确要求不允许再证券化。”胡乐航认为,加上资产折价担保,所以比较安全。“距离次贷危机还早着呢。”赵祥龙介绍,美国的房贷证券化已经做到了第四级甚至第五级,中国目前才开始做第一级,还处于从实物资产向金融资产转化的初级阶段,距离次贷危机还远。
  对于未来的执行,胡乐航建议*应该设立资产评估和评级的基金,给评估和评级机构一个测评的基础。“评级和评估是其中最重要的两个环节,国外次贷危机的出现有一些便是在利益驱使下,把垃圾资产评级提高,引诱客户购买。”胡乐航认为,如果银行或者开发商成为评估和评级机构的客户,市场竞争之下难免沦为工具,其性便难以保障。他建议*设立基金,令评价机构可以作为第三方出现以确保客观。
  ○ 名词解释  个人住房贷款证券化  个人住房贷款证券化,是资产证券化的一个方向,是指以住房按揭房贷为资产基础,金融机构按照贷款的类型、期限、利率等分类整合成资产包,以债券形式销售给投资者,房者每个月的还款付息部分便作为资产收益。
  我国早在2005年,便已开始第一轮资产证券化试点,由国家开发银行和建设银行分别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信贷资产支撑债券(A BS),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 BS),随后工商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等也陆续发行了资产证券化产品。2007年,由于国外次贷危机的爆发,第二轮试点工作暂缓。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07 22:44

  个人住房贷款证券化将为房企“输血”,业界评此举令银行和开发商受益,目前还不用担心因此带来“次贷危机”。
  次贷危机是指由美国次级房屋信贷行业违约剧增、信用紧缩问题而于2007年夏季开始引发的国际金融市场上的震荡、恐慌和危机。
  次贷危机从2007年8月全面爆发以来,对国际金融秩序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和破坏,使金融市场产生了强烈的信贷紧缩效应,国际金融体系长期积累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得以暴露。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是美国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金融危机。起源于美国的这次次贷危机正波及全球,全球金融体系受到重大影响,危机冲击实体经济。中国也受到次贷危机的影响。
  金融工具过度创新、信用评级机构利益扭曲、货币*监管放松是导致美国次贷危机的主要原因。美国*采取的大幅注资、连续降息和直接干预等应对措施虽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由此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金融**必须顺应经济态势,符合周期性波动规律;应在加强金融监管、健全风险防范机制的基础上推进金融产品及其体系创新;应抓住有利时机,鼓励海外资产并购,优化海外资产结构,分散海外资产风险。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