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卫生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6:15

我来回答

3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2-06-08 20:01

网络安全应急预案包括哪些呢?不知道的小伙伴来看看小编今天的分享吧!

网络安全应急预案是在特定网络和系统面临或已经遭突然攻击行为时,进行快速应急反应,提出并实施应急方案。作为一项综合性工作,网络安全应急预案不仅涉及入侵检测、事件诊断、攻击隔离、快速恢复、网络追踪、计算机取证、自动响应等关键技术,对安全管理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应急预案分为准备、检测、抑制、根除、恢复、跟进6个阶段的工作。

一、准备阶段

准备(Preparation)阶段是网络安全事件响应的第一个阶段,也属于一个过渡阶段,即横跨在网络安全事件真正发生前和有迹象将要发生的时间段上,大部分工作需要在应急响应之前就已做好准备。这一阶段极为重要,因为事件发生时可能需要在短时间内处理较多事务,如果没有足够的准备,将无法准确地完成及时响应,导致难以意料的损失

准备阶段的工作内容主要有2个,一是对信息网络系统进行初始化快照。二是准备应急响应工具包。系统快照是指常规情况下,信息系统进程、账号、服务端口和关键文件签名等状态信息的记录。通过在系统初始化或发生重要状态改变后,在确保系统未被入侵的前提下,立即制作并保存系统快照,并在检测的时候将保存的快照与信息系统当前状态进行对比,是后续“检测”安全事件的一种重要途径。

准备阶段工作流程分:系统维护人员按照系统的初始化策略对系统进行安装和配置加固。系统维护人员对安装和配置加固后的系统进行自我检查,确认是否加固完成。系统维护人员建立系统状态快照。系统维护人员对快照信息进行完整性签名,以防止快照被非法篡改。系统维护人员将快照保存在与系统分离的存储介质上。

准备阶段操作说明:

1、对系统的影响:操作不会对系统造成影响,在系统正常运行情况下执行各个步骤。

2、操作的复杂度(容易/普通/复杂):容易。

3、操作效果:对执行后的结果必须保存到不可更改的存储介质。

4、操作人员:各操作系统、数据库、网络设备的系统维护人员。

二、检测阶段

讲述检测阶段的网络安全应急响应实施。结合准备阶段生成的系统初始化状态快照,这里概要介绍检测安全事件(系统安全事件、网络安全事件、数据库安全事件)相关内容和技术。除对比系统初始化快照外,安全事件检测手段还包括部署入侵检测设备、流量监控和防病毒系统集中监控等。其中,入侵检测系统通过侦听网络流量并与事先存在的攻击特征匹配,实现对入侵事件的实时和自动发现。入侵检测系统往往存在较高的误报率。实际应用入侵检测系统时,需要结合部署环境的实际情况定制检测策略,以保证检测的准确性。流量监控的检测方式对于发现有明显流量特征的安全事件,如网络蠕虫十分有效。在事件检测阶段做到“及时发现”,必须合理利用各种已有的检测手段,综合分析发现安全事件的真实原因。

检测阶段工作内容:检测阶段是应急响应执行过程中的关键一环,在这个阶段需要系统维护人员使用初级检测技术进行检测,确定系统是否出现异常。在发现异常情况后,形成安全事件报告,由安全技术人员和安全专业技术人员介入进行高级检测来查找安全事件的真正原因,明确安全事件的特征、影响范围并标识安全事件对受影响的系统所带来的改变,最终形成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理方案。

检测阶段工作流程:

第一步:系统维护人员或安全技术人员在执行日常任务和检测中发现系统异常。

第二步:发现异常情况后,形成安全事件报告。

第三步:安全技术人员、系统维护人员和第三方安全事件应急服务人员查找安全事件的原因。

第四步:安全技术人员、系统维护人员和第三方安全事件应急服务人员确定安全事件的原因、性质和影响范围。

第五步:安全技术人员、系统维护人员和第三方安全事件应急服务人员确定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理方案。

操作说明:检测阶段操作不会对系统造成影响,在系统正常运行情况下执行各个步骤,但在事件驱动检测方式中,确定有安全事件发生的情况下必须根据流程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中断系统或网络的正常运行。初级检测操作的复杂度为“普通”,高级检测操作的复杂度为“复杂”。例行检测是一种积极的方式,能预先发现系统和网络存在的漏洞,可根据流程采取补救措施;事件驱动方式的检测方法对安全事件能迅速响应,不会让安全事件扩大。检测阶段的操作人员主要有:系统维护人员、安全技术人员、第三方安全事件应急服务人员、安全评估人员。

三、抑制和根除阶段

介绍各类安全事件(拒绝服务类攻击、系统漏洞及恶意代码类攻击、网络欺骗类攻击、网络窃听类攻击、数据库 SQL 注入类攻击)相应的抑制或根方法和技术。

抑制和根除阶段的工作内容:

首先,网络安全攻击事件的进行可以分为拒绝服务类攻击、系统漏洞及恶意代码类攻击、网络欺骗类攻击、网络窃听类攻击、数据库SQL注入类攻击,针对每一类攻击事件都需提供抑制方法,以及可操作性的技术规范和指导。

抑制是对攻击所影响的范围、程度进行扼制,通过采取各种方法,控制、阻断、转移安全攻击。抑制阶段主要是针对前面检测阶段发现的攻击特征,比如攻击利用的端口、服务、攻击源、攻击利用系统漏洞等,采取有针对性的安全补救工作,以防止攻击进一步加深和扩大。抑制阶段的风险是可能对正常业务造成影响,如系统中了蠕虫病毒后要拔掉网线,遭到DDoS 攻击时会在网络设备上做一些安全配置,由于简单口令遭到入侵后要更改口令会对系统的业务造成中断或延迟,所以在采取抑制措施时,必须充分考虑其风险。

根除阶段是在抑制的基础上,对引起该类安全问题的最终技术原因在技术上进行完全的杜绝,并对这类安全问题所造成的后果进行弥补和消除。在根除阶段,采取措施最大的风险主要是在系统升级或补丁时可能造成系统故障,所以必须做好备份工作。在进入抑制和根除阶段之前,应形成安全事件应急响应方案,并对方案的实施获取必要的管理授权。

抑制和根除阶段的工作流程:

第一步:应急处理方案获得授权。

第二步:系统维护人员、安全技术人员和第三方安全事件应急服务人员共同测试应急处理方案验证效果。

第三步:系统维护人员、安全技术人员和第三方安全事件应急服务人员共同测试应急处理方案是否影响系统运行,对系统的影响程度不可接受时返回检测阶段。

第四步:实施应急处理方案。

第五步:当实施应急处理方案失败的情况下,采取应变和回退措施,并返回到检测阶段。

此阶段工作中应注意以下两点。

1、第三方安全事件应急服务人员仅在必要时参加。

2、测试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选择口头演练、试验室测试、现网局部测试3种方式进行。

 抑制和根除阶段操作说明:应急处理方案由相关人员和第三方安全事件应急服务人员共同制定,根据流程需进行严格和充分的测试,但是由于抑制和根除操作需要对系统作相关设置,加上一些系统实际情况较为特殊和复杂,必须根据系统实际情况制定实施应急处理方案失败的应变和回退措施。抑制和根除阶段操作的复杂度为“复杂”。具体执行操作人员包括系统维护人员、安全技术人员、第三方安全事件应急服务人员。

四、恢复阶段

恢复阶段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将系统恢复到正常业务状态。下面所阐述的内容未包含恢复阶段的全部技术内容,尤其是与各个业务系统实际情况相结合的部分,有关此部分的内容应在各业务系统的应急预案和业务连续性计划中体现。介绍的恢复方式包含2种。一是在应急处理方案中列明所有系统变化的情况下,直接删除并恢复所有变化;二是在应急处理方案中未列明所有系统变化的情况下,重装系统。

恢复阶段工作内容:

主要内容是将系统恢复到正常的任务状态。在系统遭到入侵后,攻击者一定会对入侵的系统进行更改。同时,攻击者还会想尽各种办法使这种修改不被系统维护人员发现。从而达到隐藏自己的目的。在根除阶段能彻底恢复配置和清除系统上的恶意文件,并且能够确定系统在所有变化完全根除的情况下,通过直接恢复业务系统的方式来恢复系统。这种恢复方式的优点是时间短、系统恢复快、系统维护人员工作量小和对业务的影响较小。在根除阶段不能彻底恢复配置和清除系统上的恶意文件或不能肯定系统是否经过根除后已达干净时,就一定要彻底地重装系统。简单地说,系统重装往往是系统最可靠的系统恢复手段。

恢复阶段工作流程:如果应急处理方案中列明所有系统变化,删除并恢复所有变化,实施安全加固。如果存在应急处理方案中未列明所有的系统变化,备份重要数据,低级格式化磁盘。严格按照系统的初始化安全策略安装和加固.

恢复阶段操作说明:恢复阶段操作对系统的影响较大,操作系统需要停止,安全加固后对系统再次快照,审计合格后方可上线运行。操作的复杂度为“普通”,但必须严格按照操作步骤执行。操作人员一般仅为企业内部系统维护人员。

重装系统:

由于恢复阶段可以采取重装系统这一简单有效的办法达到初始运行状态,因此再介绍一下重装系统的步骤和需要注意的事项。

1、重装系统时应采取的步骤

(1)重新安装操作系统之前要确定所有资料已经备份。备份的资料要保证是没有被攻击者改变的干净的资料。

(2)低级格式化硬盘,确保所有磁盘分区为系统的安全分区。

(3)操作系统、Web主目录、日志分别安装在不同的分区,注意权限配置。

(4)不要安装不需要的软件、协议和服务,尽量最小化安装。

(5)安全加固请参阅安全配制文档并打上所有的补丁。

(6)安装应用软件如IIS,应参照安全配置文档进行配置。

(7)安装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最新补丁。

(8)恢复备份的资料。

(9)恢复业务系统。

2、重装系统时的注意事项

(1)为了彻底消除攻击者可能留下的安全隐患,一定进行低级格式化。这样做将删除所有的资料并且没有办法再恢复,所以一定要做好备份工作。

(2)在重新安装系统的时候要严格遵守系统安装的各项规定。

(3)系统在安装和安全配置没有全部做好之前,严禁连接网络。

(4)恢复系统的应用和数据的时候,要对应用和数据进行检查。以免其中存在的漏洞随着数据恢复被安装在系统上。

安全加固及系统初始化:在系统重装完毕后,正式上线以前,必须做好以下两件事情。

1、安全加固进行系统的安全加固工作;尤其要注意对引发安全事件的漏洞的修复和加固的处理,如果手册上没有,要及时对手册进行更新。

2、安全快照在进行安全加固后,按照第一阶段介绍的方法做好系统的安全快照。

五、跟进阶段

跟进阶段的目的是通过对系统的审计(进行完整的检测流程),确认系统有没有被再入侵。在检测过程中特别应该注意的是检查抑制和根除阶段的工作效果。同时回顾、总结并整合发生应急响应事件过程中的相关信息。提高事件处理人员技能,以应付将来发生的类似场景。提高安全事件应急响应的处理能力。

跟进的意义在于:

(1)基于吸取的教训重新评估和修改安全事件应急响应相关措施;

(2)调整组织的安全技术策略;

(3)调整组织的安全管理策略和资源配置;

(4)促进安全事件应急响应能力和组织机构的建设。跟进阶段对抑制或根除的效果进行审计,从而为确认系统没有被再次入侵提供了帮助。

跟进阶段工作内容:

跟进阶段是应急响应的最后一个阶段,主要是对抑制或根除的效果进行审计,确认系统没有被再次入侵。下面将详细说明跟进阶段的工作要如何进行、在何时进行比较合适、具体的工作流程、要思考和总结的问题以及需要报告的内容。跟进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确认系统有没有被再入侵,确认系统有没有被再入侵是通过对抑制或根除的效果进行审计完成的。这种审计是一个需要定期进行的过程。通常,第一次审计应该在一定期限之内进行,以后再进行复查,并输出跟进阶段的报告内容,包括安全事件的类型、时间、检测方法、抑制方法、根除方法、事件影响范围等。要在跟进阶段报告中详细记录这些内容。

跟进阶段还需对事件处理情况进行总结,吸取经验教训,对已有安全防护措施和安全事件应急响应预案进行改进。跟进阶段是安全事件应急响应6个阶段方的最后一个阶段。跟进阶段是6个阶段中最可能被忽略的阶段。但这一步也是非常关键的。该阶段需要完成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有助于从安全事件中吸取经验教训,提高技能。

2、有助于评判应急响应组织的事件响应能力。

3、如果可能的话,可以在更大范围推广介绍事件处理经验。

跟进阶段工作流程:

第一步:执行完整的检测阶段流程。

第二步:确认系统是否再次被入侵,如果有,请回到抑制和根除阶段。

第三步:总结安全事件的处理过程和技能,调整安全策略,输出总结文档。

第四步:输出跟进阶段的报告内容。

第五步:安排再次审计。

跟进阶段操作说明:

1、对系统的影响:不会对系统造成影响,在系统正常运行情况下执行各个步骤。

2、操作的复杂度(容易/普通/复杂/):普通。

3、操作效果:确定系统状态,总结应急响应流程和技术。

4、操作人员:系统维护人员、安全技术人员、第三方安全事件应急服务人员、安全评估人员。

跟进阶段的报告格式及模板:

跟进阶段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记录下整个应急响应的报告,要写报告内容、包括安全事件的类型、时间、检测方法、抑制方法、根除方法、事件影响范围等。详细记录下这些内容备用。此处先介绍一下需要记录的内容条目,然后给出跟进报告的模板。

跟进阶段报告里需要写清楚的内容条目如下。

1、事件类型:事件类型是对事件的定性,要包括的信息有攻击的来源(内部/外部,国内/国外)、攻击的方法、攻击导致的后果等。

2、时间:不能简单地记录计算机的时间,还要记录当前标准时间以及受攻击的系统同标准时间的误差。

3、检测方法:记录采用了什么检测方法,检测到了什么结果。

4、抑制方法:记录采用了什么抑制方法,抑制的效果如何。

5、根除方法:记录采用了什么根除方法,根除效果如何。

6、事件影响:估计和总结事件的影响范围,总结在事件整个过程中的成功经验。

以上就是小编今天的分享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懂视网 时间:2022-06-08 20:05

网络安全应急预案包括哪些呢?不知道的小伙伴来看看小编今天的分享吧!

网络安全应急预案是在特定网络和系统面临或已经遭突然攻击行为时,进行快速应急反应,提出并实施应急方案。作为一项综合性工作,网络安全应急预案不仅涉及入侵检测、事件诊断、攻击隔离、快速恢复、网络追踪、计算机取证、自动响应等关键技术,对安全管理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应急预案分为准备、检测、抑制、根除、恢复、跟进6个阶段的工作。

一、准备阶段

准备(Preparation)阶段是网络安全事件响应的第一个阶段,也属于一个过渡阶段,即横跨在网络安全事件真正发生前和有迹象将要发生的时间段上,大部分工作需要在应急响应之前就已做好准备。这一阶段极为重要,因为事件发生时可能需要在短时间内处理较多事务,如果没有足够的准备,将无法准确地完成及时响应,导致难以意料的损失

准备阶段的工作内容主要有2个,一是对信息网络系统进行初始化快照。二是准备应急响应工具包。系统快照是指常规情况下,信息系统进程、账号、服务端口和关键文件签名等状态信息的记录。通过在系统初始化或发生重要状态改变后,在确保系统未被入侵的前提下,立即制作并保存系统快照,并在检测的时候将保存的快照与信息系统当前状态进行对比,是后续“检测”安全事件的一种重要途径。

准备阶段工作流程分:系统维护人员按照系统的初始化策略对系统进行安装和配置加固。系统维护人员对安装和配置加固后的系统进行自我检查,确认是否加固完成。系统维护人员建立系统状态快照。系统维护人员对快照信息进行完整性签名,以防止快照被非法篡改。系统维护人员将快照保存在与系统分离的存储介质上。

准备阶段操作说明:

1、对系统的影响:操作不会对系统造成影响,在系统正常运行情况下执行各个步骤。

2、操作的复杂度(容易/普通/复杂):容易。

3、操作效果:对执行后的结果必须保存到不可更改的存储介质。

4、操作人员:各操作系统、数据库、网络设备的系统维护人员。

二、检测阶段

讲述检测阶段的网络安全应急响应实施。结合准备阶段生成的系统初始化状态快照,这里概要介绍检测安全事件(系统安全事件、网络安全事件、数据库安全事件)相关内容和技术。除对比系统初始化快照外,安全事件检测手段还包括部署入侵检测设备、流量监控和防病毒系统集中监控等。其中,入侵检测系统通过侦听网络流量并与事先存在的攻击特征匹配,实现对入侵事件的实时和自动发现。入侵检测系统往往存在较高的误报率。实际应用入侵检测系统时,需要结合部署环境的实际情况定制检测策略,以保证检测的准确性。流量监控的检测方式对于发现有明显流量特征的安全事件,如网络蠕虫十分有效。在事件检测阶段做到“及时发现”,必须合理利用各种已有的检测手段,综合分析发现安全事件的真实原因。

检测阶段工作内容:检测阶段是应急响应执行过程中的关键一环,在这个阶段需要系统维护人员使用初级检测技术进行检测,确定系统是否出现异常。在发现异常情况后,形成安全事件报告,由安全技术人员和安全专业技术人员介入进行高级检测来查找安全事件的真正原因,明确安全事件的特征、影响范围并标识安全事件对受影响的系统所带来的改变,最终形成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理方案。

检测阶段工作流程:

第一步:系统维护人员或安全技术人员在执行日常任务和检测中发现系统异常。

第二步:发现异常情况后,形成安全事件报告。

第三步:安全技术人员、系统维护人员和第三方安全事件应急服务人员查找安全事件的原因。

第四步:安全技术人员、系统维护人员和第三方安全事件应急服务人员确定安全事件的原因、性质和影响范围。

第五步:安全技术人员、系统维护人员和第三方安全事件应急服务人员确定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理方案。

操作说明:检测阶段操作不会对系统造成影响,在系统正常运行情况下执行各个步骤,但在事件驱动检测方式中,确定有安全事件发生的情况下必须根据流程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中断系统或网络的正常运行。初级检测操作的复杂度为“普通”,高级检测操作的复杂度为“复杂”。例行检测是一种积极的方式,能预先发现系统和网络存在的漏洞,可根据流程采取补救措施;事件驱动方式的检测方法对安全事件能迅速响应,不会让安全事件扩大。检测阶段的操作人员主要有:系统维护人员、安全技术人员、第三方安全事件应急服务人员、安全评估人员。

三、抑制和根除阶段

介绍各类安全事件(拒绝服务类攻击、系统漏洞及恶意代码类攻击、网络欺骗类攻击、网络窃听类攻击、数据库 SQL 注入类攻击)相应的抑制或根方法和技术。

抑制和根除阶段的工作内容:

首先,网络安全攻击事件的进行可以分为拒绝服务类攻击、系统漏洞及恶意代码类攻击、网络欺骗类攻击、网络窃听类攻击、数据库SQL注入类攻击,针对每一类攻击事件都需提供抑制方法,以及可操作性的技术规范和指导。

抑制是对攻击所影响的范围、程度进行扼制,通过采取各种方法,控制、阻断、转移安全攻击。抑制阶段主要是针对前面检测阶段发现的攻击特征,比如攻击利用的端口、服务、攻击源、攻击利用系统漏洞等,采取有针对性的安全补救工作,以防止攻击进一步加深和扩大。抑制阶段的风险是可能对正常业务造成影响,如系统中了蠕虫病毒后要拔掉网线,遭到DDoS 攻击时会在网络设备上做一些安全配置,由于简单口令遭到入侵后要更改口令会对系统的业务造成中断或延迟,所以在采取抑制措施时,必须充分考虑其风险。

根除阶段是在抑制的基础上,对引起该类安全问题的最终技术原因在技术上进行完全的杜绝,并对这类安全问题所造成的后果进行弥补和消除。在根除阶段,采取措施最大的风险主要是在系统升级或补丁时可能造成系统故障,所以必须做好备份工作。在进入抑制和根除阶段之前,应形成安全事件应急响应方案,并对方案的实施获取必要的管理授权。

抑制和根除阶段的工作流程:

第一步:应急处理方案获得授权。

第二步:系统维护人员、安全技术人员和第三方安全事件应急服务人员共同测试应急处理方案验证效果。

第三步:系统维护人员、安全技术人员和第三方安全事件应急服务人员共同测试应急处理方案是否影响系统运行,对系统的影响程度不可接受时返回检测阶段。

第四步:实施应急处理方案。

第五步:当实施应急处理方案失败的情况下,采取应变和回退措施,并返回到检测阶段。

此阶段工作中应注意以下两点。

1、第三方安全事件应急服务人员仅在必要时参加。

2、测试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选择口头演练、试验室测试、现网局部测试3种方式进行。

 抑制和根除阶段操作说明:应急处理方案由相关人员和第三方安全事件应急服务人员共同制定,根据流程需进行严格和充分的测试,但是由于抑制和根除操作需要对系统作相关设置,加上一些系统实际情况较为特殊和复杂,必须根据系统实际情况制定实施应急处理方案失败的应变和回退措施。抑制和根除阶段操作的复杂度为“复杂”。具体执行操作人员包括系统维护人员、安全技术人员、第三方安全事件应急服务人员。

四、恢复阶段

恢复阶段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将系统恢复到正常业务状态。下面所阐述的内容未包含恢复阶段的全部技术内容,尤其是与各个业务系统实际情况相结合的部分,有关此部分的内容应在各业务系统的应急预案和业务连续性计划中体现。介绍的恢复方式包含2种。一是在应急处理方案中列明所有系统变化的情况下,直接删除并恢复所有变化;二是在应急处理方案中未列明所有系统变化的情况下,重装系统。

恢复阶段工作内容:

主要内容是将系统恢复到正常的任务状态。在系统遭到入侵后,攻击者一定会对入侵的系统进行更改。同时,攻击者还会想尽各种办法使这种修改不被系统维护人员发现。从而达到隐藏自己的目的。在根除阶段能彻底恢复配置和清除系统上的恶意文件,并且能够确定系统在所有变化完全根除的情况下,通过直接恢复业务系统的方式来恢复系统。这种恢复方式的优点是时间短、系统恢复快、系统维护人员工作量小和对业务的影响较小。在根除阶段不能彻底恢复配置和清除系统上的恶意文件或不能肯定系统是否经过根除后已达干净时,就一定要彻底地重装系统。简单地说,系统重装往往是系统最可靠的系统恢复手段。

恢复阶段工作流程:如果应急处理方案中列明所有系统变化,删除并恢复所有变化,实施安全加固。如果存在应急处理方案中未列明所有的系统变化,备份重要数据,低级格式化磁盘。严格按照系统的初始化安全策略安装和加固.

恢复阶段操作说明:恢复阶段操作对系统的影响较大,操作系统需要停止,安全加固后对系统再次快照,审计合格后方可上线运行。操作的复杂度为“普通”,但必须严格按照操作步骤执行。操作人员一般仅为企业内部系统维护人员。

重装系统:

由于恢复阶段可以采取重装系统这一简单有效的办法达到初始运行状态,因此再介绍一下重装系统的步骤和需要注意的事项。

1、重装系统时应采取的步骤

(1)重新安装操作系统之前要确定所有资料已经备份。备份的资料要保证是没有被攻击者改变的干净的资料。

(2)低级格式化硬盘,确保所有磁盘分区为系统的安全分区。

(3)操作系统、Web主目录、日志分别安装在不同的分区,注意权限配置。

(4)不要安装不需要的软件、协议和服务,尽量最小化安装。

(5)安全加固请参阅安全配制文档并打上所有的补丁。

(6)安装应用软件如IIS,应参照安全配置文档进行配置。

(7)安装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最新补丁。

(8)恢复备份的资料。

(9)恢复业务系统。

2、重装系统时的注意事项

(1)为了彻底消除攻击者可能留下的安全隐患,一定进行低级格式化。这样做将删除所有的资料并且没有办法再恢复,所以一定要做好备份工作。

(2)在重新安装系统的时候要严格遵守系统安装的各项规定。

(3)系统在安装和安全配置没有全部做好之前,严禁连接网络。

(4)恢复系统的应用和数据的时候,要对应用和数据进行检查。以免其中存在的漏洞随着数据恢复被安装在系统上。

安全加固及系统初始化:在系统重装完毕后,正式上线以前,必须做好以下两件事情。

1、安全加固进行系统的安全加固工作;尤其要注意对引发安全事件的漏洞的修复和加固的处理,如果手册上没有,要及时对手册进行更新。

2、安全快照在进行安全加固后,按照第一阶段介绍的方法做好系统的安全快照。

五、跟进阶段

跟进阶段的目的是通过对系统的审计(进行完整的检测流程),确认系统有没有被再入侵。在检测过程中特别应该注意的是检查抑制和根除阶段的工作效果。同时回顾、总结并整合发生应急响应事件过程中的相关信息。提高事件处理人员技能,以应付将来发生的类似场景。提高安全事件应急响应的处理能力。

跟进的意义在于:

(1)基于吸取的教训重新评估和修改安全事件应急响应相关措施;

(2)调整组织的安全技术策略;

(3)调整组织的安全管理策略和资源配置;

(4)促进安全事件应急响应能力和组织机构的建设。跟进阶段对抑制或根除的效果进行审计,从而为确认系统没有被再次入侵提供了帮助。

跟进阶段工作内容:

跟进阶段是应急响应的最后一个阶段,主要是对抑制或根除的效果进行审计,确认系统没有被再次入侵。下面将详细说明跟进阶段的工作要如何进行、在何时进行比较合适、具体的工作流程、要思考和总结的问题以及需要报告的内容。跟进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确认系统有没有被再入侵,确认系统有没有被再入侵是通过对抑制或根除的效果进行审计完成的。这种审计是一个需要定期进行的过程。通常,第一次审计应该在一定期限之内进行,以后再进行复查,并输出跟进阶段的报告内容,包括安全事件的类型、时间、检测方法、抑制方法、根除方法、事件影响范围等。要在跟进阶段报告中详细记录这些内容。

跟进阶段还需对事件处理情况进行总结,吸取经验教训,对已有安全防护措施和安全事件应急响应预案进行改进。跟进阶段是安全事件应急响应6个阶段方的最后一个阶段。跟进阶段是6个阶段中最可能被忽略的阶段。但这一步也是非常关键的。该阶段需要完成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有助于从安全事件中吸取经验教训,提高技能。

2、有助于评判应急响应组织的事件响应能力。

3、如果可能的话,可以在更大范围推广介绍事件处理经验。

跟进阶段工作流程:

第一步:执行完整的检测阶段流程。

第二步:确认系统是否再次被入侵,如果有,请回到抑制和根除阶段。

第三步:总结安全事件的处理过程和技能,调整安全策略,输出总结文档。

第四步:输出跟进阶段的报告内容。

第五步:安排再次审计。

跟进阶段操作说明:

1、对系统的影响:不会对系统造成影响,在系统正常运行情况下执行各个步骤。

2、操作的复杂度(容易/普通/复杂/):普通。

3、操作效果:确定系统状态,总结应急响应流程和技术。

4、操作人员:系统维护人员、安全技术人员、第三方安全事件应急服务人员、安全评估人员。

跟进阶段的报告格式及模板:

跟进阶段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记录下整个应急响应的报告,要写报告内容、包括安全事件的类型、时间、检测方法、抑制方法、根除方法、事件影响范围等。详细记录下这些内容备用。此处先介绍一下需要记录的内容条目,然后给出跟进报告的模板。

跟进阶段报告里需要写清楚的内容条目如下。

1、事件类型:事件类型是对事件的定性,要包括的信息有攻击的来源(内部/外部,国内/国外)、攻击的方法、攻击导致的后果等。

2、时间:不能简单地记录计算机的时间,还要记录当前标准时间以及受攻击的系统同标准时间的误差。

3、检测方法:记录采用了什么检测方法,检测到了什么结果。

4、抑制方法:记录采用了什么抑制方法,抑制的效果如何。

5、根除方法:记录采用了什么根除方法,根除效果如何。

6、事件影响:估计和总结事件的影响范围,总结在事件整个过程中的成功经验。

以上就是小编今天的分享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8 17:13

乡镇卫生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____字)一、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一)指导思想:坚持“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认真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湖南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暂行办法》以及上级关于重大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的各项指示及工作部署,立足于抗大灾防大疫。确保灾后无大疫。(二)工作原则: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二、组织领导:成立重大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下设医疗队、扑疫队和督查队。重大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组长:xxx, 副组长;xxx,xxx;医疗队队长:xxx, 成员:xxx,xxx,xxx;防疫队队长:xxx, 成员:xxx,xxx;督查队队长:xxx, 成员:xxx。三、目标 (一)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得到有效控制,全年无甲类传染病传播和流行,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低于近五年的平均水平。 (二)重点传染病控制_、采取一切措施,做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防治工作;_、输入的甲类传染病能及时发现和处理。疫情不扩散,无二代病人;_、病毒性……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8 18:31

第一部分 总 则
一、目的
为及时、高效、妥善处置发生在我镇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效应对并及时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造成的人民健康危害,做好医疗救护工作,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防止事态进一步扩散,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与健康,维护社会安全和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规章,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镇范围内发生的所有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三、基本原则
(一)预防为主
加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和防范,及时发现并排除隐患,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二)快速反应
及时发现并上报可能存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隐患,建立信息通报快速通道,尽可能在最短时间内启动预警机制。
(三)分类指导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类型,对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它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区别处理,以求达到最佳效果。
(四)及时处理
在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对受害者及时采取救治措施,做到快速、高效、及时,最大限度减轻危害造成的不利后果。
(五)属地管理
我镇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机构有权对辖镇内的各种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资源进行统一调配。
第二部分 应急*建设
一、行政机构、指挥机构及相关部门的职责
(一)*机构职责
1、镇*:组织领导镇辖区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控制工作;组织领导镇辖区内各部门、各单位和广大群众落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措施。
2、各村、社区:组织落实村、社区辖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关预防控制措施;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知识的宣传。
(二)指挥机构组成
1、成立东巩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挥部,由*主要领导任总指挥,分管领导任副总指挥,宣传、纪委、卫生院、派出所、财政所、广播站、学校、安监办、爱卫会和各村(社区)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任成员;
2、卫生院设立指挥中心,负责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委员会提出的建议进行分析、判断,决定是否启动预警机制,并由镇*批准。
3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中心日常工作由卫生院公共卫生科具体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启动后,各有关部门及人员必须按照应急预案规定的职责分工进入应急状态。
(三)指挥机构职责
1)、贯彻落实党*、*和省、市、区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的决策和部署;统一指挥和协调全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
2)、核实各项工作预案,分析、研究、判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程度,提出紧急应对措施;组织、协调成员部门(单位),配合各村、社区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和控制工作。
3)、对各村、社区、各有关部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和督促。
4)、研究、处理其他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的重大事项。
(三)相关部门职责
1)卫生院:负责制定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各项技术方案,及时掌握事件动态;负责组建由卫生管理、流行病学、临床医学、检验检测等专业的专家组成的专家咨询组;组建、培训由流行病学、临床医学、实验室检验、卫生监督、环境消毒等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应急机动队伍和医疗急救队伍,落实对受害者的救治措施,做好传染病病人的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及实验室检测工作;对事件现场进行卫生处置,提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控制措施以及监督措施的落实;开展健康教育,保护易感人群,防止疫情扩散;协调*各相关部门、各村、社区协同开展应急处置,确保在镇*的统一指挥下,使卫生防病和医学救护工作高效、有序进行。必要时,提请区*对疫区采取疫情紧急控制措施。
2)派出所:协助卫生及有关部门及时封锁可疑区域,负责做好疫点、疫区现场封锁的治安管理工作;搞好交通疏导,保障疫情处理车辆、人员迅速抵达疫区;对病人隔离治疗、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不予配合的,负责采取强制隔离措施。
3)财政所:确保全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所需资金,落实各项应急物资专款,拨付突发事件受害人的应急诊疗费用并能够及时足额到位。
4)宣传组:准确、及时发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和本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的措施,为媒体采访提供方便,保证社会透明度;负责做好群众防病知识宣传,提高群众自我防范能力。
5)纪委:负责对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中不履行职责、出现失职、渎职、违纪的党员领导干部、国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进行查处。
6)后勤组:负责各相关部门、各村、社区协调、沟通工作;协助宣传等部门做好对外的新闻报道和宣传工作;保证全镇突发事件应急物资的储备和供应;配合有关部门抓好市场秩序的整顿;督导镇属部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的落实;保证居民日常生活必需品的正常供应。
7)教育:负责全镇教育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做好学校、托幼机构的健康教育工作;负责做好并落实学校内的有关突发事件的预防控制措施。
8)工商:贯彻执行*、省、市、区下发的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各项价格干预措施和紧急干预措施;负责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期市场价格的监督管理和市场药品及相关商品的价格监测,严格控制物价上涨,并对市场价格*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严厉查处各种价格违法行为。
9)城建:负责全镇垃圾、粪便的污染治理,配合爱国卫生运动,提高环境卫生水平;指导组织全镇环卫系统强化环卫设施及装备的消毒预防工作。
10)民政:协助做好对社区居民的安抚工作;负责困难地区、困难群众的生活和医疗救助工作。
13)安监办:依法对生产经营单位执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及时责令排除。
二、卫生专业应急处置工作网络
镇卫生院组建东巩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网络,具体职责如下:
(一)各村
在镇*的领导下,根据卫生院安排,协调本辖区内各有关部门、医疗机构,落实各项防病措施并开展督查,掌握本辖区的疫情动态,向镇*、卫生院报告;做好防病必需的技术和物资准备;指导开展环境消毒和个人防护;协助上级单位落实预防和控制措施,做好现场处理工作;依托社区开展居民健康教育。
(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确定监测点,建立监测网络,及时掌握、分析、报告疫情动态,提出防治对策;指导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承担实验室检测任务;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处理,指导各村(社区)做好疫点处理工作;对各村(社区)和各村卫生所、个体诊所人员开展业务培训、指导和督查工作。
督促落实辖区内监测点和各有关单位做好突发卫生公共事件监测工作,及时上报监测信息;做好病人流行病学个案调查、样品采集工作,及时报告事件动态情况;承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处理工作。
(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建立由主要领导直接负责的突发卫生公共事件工作小组,建立院内工作流程,将各项工作落实到人。加强医疗机构内的消毒等预防工作,重视医务人员的自身防护,防止医源*染。做好病例监测、筛选、报告,对有可疑症状的病人在尚未明确诊断前要采取相应的临时隔离措施,预防疾病传播。
(四)急救中心
准备专用救护车和急救人员,负责转运病人到指定医疗机构。
(五)卫生监督
重点开展对医疗机构、公共场所等单位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预防控制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库
镇卫生院组建由卫生管理、流行病学、临床医学、自然疫源病学、微生物学、卫生监督、检验检测、卫生经济等方面的专家组成的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库。专家库下设传染病及群体性原因不明疾病专业委员会、食物中毒专业委员会、职业中毒专业委员会,各专业委员会成员名单由卫生院决定,专家库日常管理工作由卫生院负责。
突发事件发生后,卫生院组织相应专业委员会对突发事件进行综合评估,初步判断突发事件的类型及危害程度分级,向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机构指挥中心提出是否启动预警机制,或启动何级预警机制的建议。
四、应急机动队
卫生部门要组建规模适度、人才配比合理、专业素质高、精干高效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动队,人员由流行病学、临床救护、急诊医学、卫生监督、实验室检测、消杀灭、后勤保障等方面专家和工作人员组成。根据工作需要可分为疾病控制应急分队、后勤保障分队、检验检测分队、医疗救护分队等。上述队伍分别由疾病控制和卫生监督及卫生院组建。突发事件发生时,由卫生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指挥中心统一调度。
第三部分 经费和物资保障
一、经费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和控制工作所需经费由各级财政给予充分保障,并合理安排使用。经费包括处理突发事件所需的仪器设备、交通通讯工具、药品、医疗用品、防护用品、事件受害人的紧急救治费用、急救人员防护费以及医疗废水废物处理处置费用等。
二、物资保障
(一)建立镇*常规储备及临时应急储备库。镇*常规储备库由财政等相关部门和单位建立,储备物资数量应满足我镇较大规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暴发流行时的需要,由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挥部统一调拨使用;临时应急储备库应能满足疫情发生时三天内我镇疫点处理应急物资需求,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管理,以供紧急调拨使用。具体物资储备数量由镇卫生院、财政所共同确定。
(二)各村(社区)要根据镇应急预案,科学合理地制定各自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物资储备计划,参照镇级储备情况并结合各自实际,做好本辖村、社区物资储备工作。
(三)储备物资
1、消毒器械: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碘伏、杀虫药品、喷雾器和流行病调查人员、消毒专业人员现场防护设备(猴服、隔离帽、防护眼镜、16层口罩、雨靴、一次性隔离衣、裤、帽、鞋套及口罩、一次性医用橡胶手套、手电筒、一次性污物袋;化学性污染和放射性泄漏防护用品、防化服、氧气桶、防护面具等);
2、中毒现场调查常备用品:注射器、消毒棉签、消毒纱布、勺子、夹子、镊子、酒精灯、酒精、灭菌塑料袋、广口瓶、灭菌试管、样品冷藏设备、温度计、毒物快速分析设备、照相机、录音机、摄像机、中毒诊断试剂(包括各类化学及生物标准品、诊断试剂盒)、特效治疗药物(抗毒素以及特效解毒药等)
(四)物资供应
指定具备法定资质的若干骨干企业作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需物资生产基地,优先保证各种生产要素供应和供水供电等外部条件。
第四部分 预警体系建设
一、 监测网络建设
(一)建立健全并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网络,以现有信息网为基础,充分利用农村财务管理网、计划生育信息网等,完善区、乡镇、村*报告网络。
(二)以镇为单位,建立村监测点。依据人口分布合理布局,镇级*所在地医院、车站、企业、学校设4个,村和社区设17个,每个监测点指定信息网络通讯员,具体承担监测点的监测报告工作任务,并实行定期零病例报告制度。
(三)在现有监测系统的基础上扩展监测范围,扩展疾病监测种类。对未纳入监测系统的相关疾病,如天花、沙门氏菌病等纳入监测系统管理。对鼠疫、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霍乱、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等实行重点管理。
(四)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网络和食物中毒监测网络,要加强生物毒素和化学毒素的监测。对有化学*储存和运输的厂矿、企业,易造成环境污染及人体危害和社会恐慌的重要场所进行卫生学评价,对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预测,做好相应的应急准备。
(五)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信息网络的基础平台,形成微机网络化管理;加强疫情监测、相关资料分析交流,尽早发现和识别异常现象。
(六)参与全国联网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资料库,加强常规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系统、重点传染病报告系统、疾病监测、职业危害因素和食物中毒报告系统的管理,保证监测系统的完整性、及时性、灵敏性、特异性。
二、预警系统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立全镇突发事件预警系统,建立健全预警报告制度,根据预警情况,制定监测计划。在日常工作中,定期召开镇、村两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业务专家联席会议,对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监测分析,并及时发出预警;在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易发季节到来之前,收集监测和报告资料,全面分析预测,作出预警报告,提出防范性措施;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跟踪监测,掌握其变化情况,对可能出现的趋势和问题及时进行预警。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
(一)报告内容
1、初次报告。第一、必须报告信息:事件名称、发生地点、发生时间、波及人群或潜在的威胁和影响、报告联系单位人员及通讯方式。第二、尽可能报告的信息:事件的性质、范围、严重程度、可能原因、已采取的措施,病例发生和死亡的分布及可能发展趋势。
2、阶段报告。报告事件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件的诊断和原因可能因素;在阶段报告中既要报告新发生的情况,同时对初次报告的情况进行补充和修正。
3、总结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结束后,对事件的发生和处理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今后对类似事件的防范和处置建议。
(二)报告原则
初次报告要快,阶段报告要新、准,总结报告要全。
(三)报告时限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各卫生所、个体诊所和有关单位应当在2小时内向卫生院、县卫生局报告;1、发生或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
2、发生或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
3、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
4、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的。
(四)报告方式
凡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卫生监督人员、个体开业医生和基层监测点的报告人均为责任报告人,除按常规疫情报告、疾病监测及其它常规监测系统规定要求进行报告外,对发现的各种公共卫生异常现象要以最快方式向县疾病控制机构报告。
第五部分 应急处理方案
一、应急处理要求
由镇*突发事件指挥部指挥协调全镇各有关部门共同实施,并报告上级*。由区卫生局应急指挥中心负责组建红色应急机动队,人员由流行病学、临床救护、急诊医学、卫生监督、实验室检测、消杀灭菌、后勤保障等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分为疾病控制应急分队、医疗救护分队、检验检测分队、后勤保障分队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动队应在临时现场指挥部领导下承担现场处理工作任务。包括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现场污染物处理、标本采集、环境消毒、消杀灭菌、预防性服药、预防接种、医疗救治等。
二、控制措施
(一)一般性控制措施
1.现场处置工作程序
(1)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快速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原因,对可能的生物、毒素因子进行分类,确定疫区和目标人群;
(2)根据自然环境因素确定可能的污染范围,对事件的危害程度和潜在危害进行判定;开展健康教育和社会动员,群防群治尽可能减少危害;
(3)对救护人员、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和物资的需求做出评估和调用;
(4)经过事件紧急处理,疫情消除后,进行后续监测,直至消除危害;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情况核实;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原因,实验室检验;提出采取控制措施的建议,包括疫区封锁、人员疏散、消杀灭菌、隔离观察、预防服药、预防接种、健康教育和干预等;处理结果的总结、评估与上报。
2.医疗救护工作程序
第一、视伤亡情况设置伤病员分检处。
第二、对现场伤亡情况的事态发展作出快速准确评价,包括突发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伤亡人数及种类;伤员主要的伤情、采取的措施及投入的医疗资源;急需解决的医疗救护问题。
第三、指挥、调遣现场及辖区内各医疗救护力量。
第四、向临时现场指挥部汇报有关情况,并接受指令。
第五、在现场医疗救护中,依据受害者的伤病情况按轻、中、重、死亡分类,分别以“红、黄、蓝、黑”的伤病卡作出标志(伤病卡以5×3cm的不干胶材料做成),置于伤病员的左*或其他明显部位,便于医疗救护人员辨认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第六、现场医疗救护过程中,本着先救命后治伤、先治重伤后治轻伤的原则,将经治伤员的血型、伤情、急救处置、注意事项等逐一填写伤员情况单,并置于伤员衣袋内。
3.伤病员运送工作程序
伤病员经现场检伤分类、处置后,要根据病情向就近的医疗机构分流。伤病员分流原则如下:
(1)接受伤病员的医疗机构,由临时现场指挥部按照就近、有效的原则指定。
(2)伤病员现场经治的医疗文书要一式二份,及时向临时现场指挥部报告汇总,并向接纳伤病员的医疗机构提交。
(3)临时现场指挥部指定的医疗机构必须无条件收治分流伤病员。
(4)运送伤病员途中需要监护的,由现场医疗救护指挥部派医疗人员护送。
(5)伤病员运送至医疗机构后,由收治医疗机构按急诊急救工作程序处置。收治伤病员的医疗机构要成立专门的抢救小组,负责伤病员救治工作。
4.消毒处置
(1)根据现场情况,选择消、杀、灭的器材、药物剂型、浓度、施药方法。
(2)保护食品、电器设施和其他有关物品,防止沾染药物。
(3)实施消毒应先室内后室外、先地面后墙壁、先重点后一般、先饮水后污水的顺序进行。
5.现场情况报告程序
由现场最高指挥者负责向上级报告现场情况。
6.新闻宣传与信息发布
按上级有关指示,统一口径,指定专人向媒体发布信息,其它任何人员未经授权不得对外公布相关信息。
(二)特殊性控制措施
根据突发事件的社会危害程度,可分别采取以下特殊控制措施:
1.紧急调集人员、储备的物资,征用交通工具以及相关设施设备。
2.必要时,对人员进行疏散或者隔离,并可依法对传染病疫区实行封锁。
3.根据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需要,对食物和水源采取控制措施。
4.*大型公众聚会活动,停止公共娱乐活动。
5.局部区域或全镇范围内停工、停课、停业。
第六部分 正常时期准备工作
一、常规培训
(一)培训对象:
各级医疗机构全体医护人员、社区及农村基层卫生人员、疾病预防控制及临床的实验研究人员、基层监测点责任报告人、各级应急机动队成员等。
(二)培训方式:
1、按时间分为应急培训和长期培训。
2、按类别分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继续医学教育、岗位培训、农村卫生人员在岗培训、执业医师资格和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考核培训等。
3、培训可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注重发挥学术团体和高校的作用,确保培训质量,定期组织现场模拟演练。
4、每年各级各类人员培训时间不少于40学时,应急机动队人员不少于80学时。
(三)培训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临床医护人员传染性疾病防治培训教材》、《疾病预防控制人员传染性疾病防治培训教材》、《住院医师传染性疾病防治培训教材》、《社区及农村基层卫生人员传染性疾病防治培训教材》等。
二、演练
各单位及相关人员应积极参与*组织的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以检验、改善和强化摄取应急准备、协调和应对能力,并对演练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估,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
三、建立志愿者队伍
发挥社区群众性组织的优势,组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志愿者队伍,按照平战结合、分类管理原则,形成不同功能应急小队,明确管理机构、管理制度及职责,建立人员数据库,加强志愿者队伍的培训与演练。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