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6:27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6 20:18
每天应该多看书。这样可以培养文学素养,还有,可能你会从书中发现一些很有趣或者令你印象很深的东西,这样你就可以把它记在日记中,记住,日记,不是说谁写的多,而是自己情感的发泄。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6 20:19
这节是本文的核心,原想拟题为“怎样写作文”,但眼下时髦的字眼是“训练”,故而附庸一回。但我骨子里是鄙视“训练”这一说法的,我以为,作文不是无情物,作文的问题从来就不是技术的问题,方法的问题,遣词造句、谋篇构局的问题,作文的本质应该是心灵的问题、情感的问题、体验的问题、感受的问题,“爱与怕”的问题。
谈起作文,所谓的行家会脱口而出:“要调动学生的生活”,“要引进源头的活水”,“生活是作文之本”,等等,但很少有人静下心来思考:什么才是学生的“生活”?如何真实本能地反映这种生活?搞笑的是,刻板的作文教学喜欢抱着*的大腿套解那种向上的“生活”,也就是把“生活”集体化、概念化、脸谱化,甚至时代化,唯独看不到个性化,真情化,揭露化,批判化。可以*,可以陈词滥调,可以套什么模式按什么法则,就是不喜欢日记式的随感,就是不倡导“我手写我心”,就是不强调人的本能天性。个人的真实生活,表达的本能*,就这样非常吊诡地成了作文教学的“不可承受之轻”。
著名作家叶永烈在谈写作文的体会时说,写作文的“窍门”就是:多看、多听、多想、多写、多改。鲁迅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薄,无论到那里,你都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觉,把你所见所闻随是记录下来。矛盾则强调:写完了,狠心地改,不厌烦地改,字要改,句要改,连标点都要改,毫不留情,对自己宽大便是对读者不负责。我觉得,这三位大家的话已经完全阐释了作文的真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