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技术介绍,怎样利用最好,厉害分别是什么,它涉及哪些领域等等等等…………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6:13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16:27

转基因技术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创造出新的基因
这些新的基因在某种已知的角度上对人类有益。可以使农作物增产,让一个物种具有其它物种的特性。例如转基因抗虫棉具有苏云金芽胞杆菌的伴胞晶体可以抵御害虫的侵害。但人们不能预测该基因在其它方面对该物种的影响。也就是说这个新来的“员工”对整个集体的影响是不可预测的。不仅仅对人类有益,有可能因为不匹配而导致其它的问题出现。例如受到干扰创造出未知的蛋白,这些未知的东西正是人们所担忧的。也许那就是新的朊病毒。
克隆技术便是(利用基因或细胞工程技术)原分不动的复制一个新的出来(可以是一个基因或一个细胞)。现在一般所说的克隆技术是克隆细胞。因为这只是将同种个体间细胞核与细胞质的融合。只要在试验步骤上不出差错,得到的是一个的我们很了解的细胞。我们甚至可以预测它像他的父亲。克隆技术所带来的问题更多的是社会伦理道德上的争论而非创造出什么组合型怪物(如转基因工程那样)。一般人们争论的是这个个体的存在意义。它如此的像它的父亲,以至于它存在的意义受到到质疑。这个所谓的新个体究竟享不享有人身权?......
但两个技术全部是生命科学的结晶,人类因此会更深刻的认识生命本质。生产力也会因此得到巨大发展。但对神圣的基因“动手脚”使这两个技术也成为了真正的双刃剑。

以前学遗传学的时候,老师都教育大家不要吃转基因的东西,比如油,最好是吃压榨油

打个比方:比如种黄豆,生成过程中可能会因为某种虫害而降低产量,这时候给它注入某种基因,就像打了疫苗一样,能够抵抗虫害提高产量,这是利。但是同时,人类食用了带有这种基因的黄豆或是副产品(豆油,豆浆等),对人体会产生什么影响,在短时间还不得而之,这就是弊。

2001年世界转基因植物商品化种植面积达到5260万公顷,其中我国的种植面积为150万公顷,是2000年的3倍,成为世界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增长最快的国家。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已开发的产品效果良好,受到农户的重视而加大了种植面积;另一方面是由于国家加大了研究力度,转基因植物的新技术和新产品不断产生。
1、抗虫转基因植物
2001年,转基因抗虫棉在已经取得重大成绩的基础上又有新的突破。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的抗虫棉基因专利“编码杀虫蛋白质融合基因和表达载体及其应用”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授予的中国专利金奖。同时,双价转基因抗虫棉SGK321也顺利通过河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标志着我国在双基因抗虫棉研究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目前,SGK321已经通过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性评价,并获准在晋、冀、鲁、豫、皖进行商品化生产,在湖北进行环境释放。综合2000年和2001年两年区试结果,SGK321早熟性明显优于其他品种,霜前皮棉亩产75.4公斤,相当于对照抗虫杂交种的93.4%。该品种纤维品质好,长度为29.2毫米,比强度29.4厘米/特克斯,马克隆值4.8,抗虫性突出。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审定抗虫棉品种14个,其中单价棉11个,分别为:GK1(国抗1号)、GK12(国抗12号)、GK19(国抗19号)、GK22(国抗22号)、GK30(鲁棉研16号)、GK95-1(晋棉26号)和GK46(晋棉31号)、GKz10(鲁棉研15号)、GKz13(鲁RH-1)、GKz6(中棉所38)和GKz8(南抗3号);双价棉3个,分别为:sGK321、sGK9708(中棉所41)、sGK5(新研96-48)。这些抗虫棉品种均高抗棉铃虫,具有较好的品质性状及丰产性。同时,还培育出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抗虫棉品种,其中杂交棉品种2个(鲁H9513和中抗杂5号),常规品种2个(ZGK9708和鲁S6145)。此外还有正在参加国家区试的有潜力的品种6个,杂交棉4个。2001年国产抗虫棉已经在河北、河南、山西、山东、湖南、湖北、江苏、安徽、、辽宁等17个省市推广60万公顷,占据了国内抗虫棉43.3%的市场份额。加上孟山都公司的抗虫棉,2001年转基因抗虫棉的种植面积达到了全国棉花种植面积的31%,种植农户超过350万户。
在抗虫转基因水稻方面,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制的转SCK基因(修饰豇豆蛋白酶抑制剂基因)抗虫水稻在福建已连续进行了5年大田试验。经鉴定,其对二化螟田间防治效果达90-100%,稻纵卷叶螟抗性达81-100%,对大螟62.6-63.9%,稻苞虫83.9%。鉴于目前*原因暂时还不能大面积推广种植,但已采取多地区多点进行大田试验。该转基因水稻的食品安全性检测已基本完成,结果表明与常规稻无明显差异。目前正进一步发展无选择标记、高效表达、多价抗虫基因等转基因水稻新品种。
中国农业大学从Bt菌株克隆得到一种沉默的新杀虫基因cry1Ie1,该基因表达的毒蛋白对亚洲玉米螟显示了高杀虫活性,目前国际上已经确定了其在分类上的模式基因地位。该基因及该基因与cry1A基因的组合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cry1Ie1和cry1Ac基因的密码子改造和原核、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改造基因的杀虫活性鉴定正在进行之中。

转基因技术还能用在人类繁殖上,理论上是可以的,但实际技术还不成熟,已经几乎没有人再进行这方面的研究
第一是人类是高等动物,基因组太过复杂,换掉基因的话生下来的不会成活。(这就是为什么多利当时那么轰动了,即使是今天,就算是完全没有改变基因的克隆较普通的哺乳动物成活率也不是100% ,更别说人类了,加上道德不允许研究人类的转基因,没有相关的技术研究)
第二是无法控制基因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无法保证能达到我们要达到的效果

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实际上存在着很大的风险,对于微观世界的改造,来实现对宏观物质的改良,我个人认为它的风险体现在对于微观世界,我们现有科学的认识可能是非常小的一部分,在微观世界的改造过程中,对微观的世界是否会造成影响,是一个问题,而且目前,我们看到的只是眼前的好处,在未来的岁月中,经过漫长的演化,这种改良是不是可能成为一种潜在的危害,还不好说。而且,
对于食物链上可能产生的效应,是以目前人类的科学,很难预料到的。比如,我们现在使用转基因豆油,我们对大豆进行转基因改造,那么经过改造后的豆油会不会对人的身体中的某些器官或构造,甚至人体内的微观粒子已经产生了隐性的改造,在条件适当的时候才会体现出来,现在没有办法进行论证,原因这是个崭新的课题。你所说的新的病源物质,很可能出现,微观世界,我们人类知之甚少。

目前还没有相关的报道说由于转基因技术造成了什么不良后果。但是有些国家在进口粮食的时候,宁可高价购买非转基因商品,其原因就是避免由此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