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6:14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17:07
一直以来,教师都是一个倍受尊敬的职业,诸多美誉将老师捧上了一个至高无上的神坛。但是,在金灿灿的荣誉面前,教师们的职业认同感却在日渐降低:
国家层面:说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工资,但事实并非如此;社会层面:视教师群体为理性的典范,道德的楷模,无形中给教师戴上沉重的道德枷锁;学校层面:很无力很悲催,家长的无理取闹是常事,告上法庭也不是少数,学校成了弱势,教师很难对于这样的一个依靠产生认同感;家庭层面:教师无论是从金钱上还是时间上都无法更好地孝敬父母,抚养子女,爱护配偶,照顾亲朋;学生层面:社会越来越发达,学生越来越难教,尊师重教的风气渐渐淡薄,让教师越来越有挫败感。
以上种种都从侧面说明,在当前多元背景下,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达到较高程度的职业认同感是校长们应该考虑的问题。我是这样做的:
一、师德引领,晓以理
一个教师,有了正确的职业理想,才能把教育当成事业来追求,才会由从业到敬业,最终乐业。当每个老师都觉得教育不是为了领导,不是为了职称,不是为了荣誉,而是只为了自己的乐趣本身时,这种良好的职业心态就会让教师摆正理念,正确定位价值观,职业认同感也就随之提升了。
每周的*学习,我总要结合实例进行敬业、奉献精神的熏陶。一种是比较老套的用名师先进事迹来感染教师,这些需要仰视的名家带给大家仰望星空的职业憧憬。但更多的是寻找身边的典型人物——近在本校,就是在眼前,树立身边的榜样更有鼓动性和激励性。每年的师德演讲活动中,校园里那些兢兢业业,甘为人梯的教育人,成了老师们演讲的主角,一致的赞扬和尊重深深影响了教师们的职业追求。
作为校长,我常常身先士卒,带头演讲:《后车座的温暖》——用自己从教27年后,第一届的学生还集体看望我并欢聚一天的事例,让教师们认识到自己的付出有着长久的、最高层次的精神上的回报;《孩子,你真香》——用自己关心留守儿童,收获一个孩子纯真童心的故事,向老师们传递着作为一个教师所特有的职业幸福感。真实的故事,领导的垂范,大大提升了教师的职业认同感。
二、情感投入,聚人心
人是感情动物,我深深明白投之以情对凝聚人心的重要作用。
首先,生活上关心老师,主动为他们排忧解难。家有孩子中考、高考的,主动询问,能帮则帮;家有老人的,适当给予照顾;每年的体检,亲切提醒,并亲自将体检报告送上;记住每个老师的生日,送上一张贺卡一朵玫瑰……诸如此类生活上的细节关爱,暖了人,聚了心。
其次,发现闪光点,不吝表扬和肯定。领导和组织的肯定,是对教师精神上的鼓舞和滋养,是抵制职业倦怠最有利的武器,人可以为一知己舍弃千金,缘何如此?就是教师心中产生的强大的内驱力使然。所以,大至获奖,小至捡起一张纸,我都看在眼里,适时给予褒奖。真诚的赞美会产生巨大的能量,教师们就在这样的肯定中发现了自身存在的价值,那一点小小的认同感得到了满足。
再次,让节日带给教师幸福感。春节、元宵、中秋、重阳……这些重大的传统节日到来之际,学校都会向每位老师发送短信表示祝福,短短一句话,却暖了一群人,特别是一些专属于老师的日子,比如“教师节”“三八妇女节”(学校90%为女教师)等,学校更是用心构思,送上特别的温暖。学校曾在三八妇女节之际,为每位老师送上一盆精致的盆栽,我写了76张不同内容的粉色祝福卡插在盆中一并送上;教师节之际,学校为每位教师定制一枚精致的刻有每个人名字的中国风书签。盆栽、书签不值钱,卡片也低廉,但在老师的心里,情谊无价,幸福无限。
三、文体活动,凝以情
有闲情才有智慧。开展文体活动从来都是活跃教师生活的重要途径,它既可以锻炼教师们的身体,又能凝聚一群人的感情,帮助老师找到职业的归属感,进而提高职业认同感。
学校每年都组织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如女教工跳棋比赛、男教工象棋比赛、乒乓球比赛、篮球比赛、羽毛球比赛、教工运动会、新年汇演、课间健身操等。去年元旦之际,我们开展了“健康生活 快乐工作”知识竞答暨文艺展示活动,全体老师在轻松的抢答中了解了健康知识,更欣赏了同事们嘹亮的歌声,出众的舞姿,其乐融融;今年妇女节之际,我们开展了“挑水工”“跳长绳”的趣味游戏,不管年长的还是年轻的,个个放下工作,来到操场,参与活动,所有人都神采飞扬,精神抖擞。刚结束的六月,所有的老师都参与了“梦起航 心飞扬”艺术节系列活动,历时一个月,齐动手,同努力。这个过程中,人与人更近了,心与心更暖了,丰富的活动成了凝聚人心的强有力的纽带,向心力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也同样增强。
在当前的多元背景下,校长有责任带给教师们满满的职业幸福感,帮助他们找到归属感,让他们感到在校园里有着心灵的自由、理想的放飞和奋斗的快乐。这样,教师才会产生强烈的职业认同感,做幸福的教育人!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17:07
摘 要:在当前多元化背景的大环境下,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普遍下降。学校校长可以从师德引领晓以理、情感投入聚人心、文体活动凝人情三方面,帮助教师找到职业归属感,既带给老师仰望星空的职业憧憬,又给予老师真切的职业幸福感,从而达到提升教师职业认同感的目的。
关键词:多元背景;职业认同;幸福感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9-006-1
一直以来,教师都是一个倍受尊敬的职业,诸多美誉将老师捧上了一个至高无上的神坛。但是,在金灿灿的荣誉面前,教师们的职业认同感却在日渐降低:
国家层面:说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工资,但事实并非如此;社会层面:视教师群体为理性的典范,道德的楷模,无形中给教师戴上沉重的道德枷锁;学校层面:很无力很悲催,家长的无理取闹是常事,告上法庭也不是少数,学校成了弱势,教师很难对于这样的一个依靠产生认同感;家庭层面:教师无论是从金钱上还是时间上都无法更好地孝敬父母,抚养子女,爱护配偶,照顾亲朋;学生层面:社会越来越发达,学生越来越难教,尊师重教的风气渐渐淡薄,让教师越来越有挫败感。
以上种种都从侧面说明,在当前多元背景下,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达到较高程度的职业认同感是校长们应该考虑的问题。我是这样做的:
一、师德引领,晓以理
一个教师,有了正确的职业理想,才能把教育当成事业来追求,才会由从业到敬业,最终乐业。当每个老师都觉得教育不是为了领导,不是为了职称,不是为了荣誉,而是只为了自己的乐趣本身时,这种良好的职业心态就会让教师摆正理念,正确定位价值观,职业认同感也就随之提升了。
每周的*学习,我总要结合实例进行敬业、奉献精神的熏陶。一种是比较老套的用名师先进事迹来感染教师,这些需要仰视的名家带给大家仰望星空的职业憧憬。但更多的是寻找身边的典型人物——近在本校,就是在眼前,树立身边的榜样更有鼓动性和激励性。每年的师德演讲活动中,校园里那些兢兢业业,甘为人梯的教育人,成了老师们演讲的主角,一致的赞扬和尊重深深影响了教师们的职业追求。
作为校长,我常常身先士卒,带头演讲:《后车座的温暖》——用自己从教27年后,第一届的学生还集体看望我并欢聚一天的事例,让教师们认识到自己的付出有着长久的、最高层次的精神上的回报;《孩子,你真香》——用自己关心留守儿童,收获一个孩子纯真童心的故事,向老师们传递着作为一个教师所特有的职业幸福感。真实的故事,领导的垂范,大大提升了教师的职业认同感。
二、情感投入,聚人心
人是感情动物,我深深明白投之以情对凝聚人心的重要作用。
首先,生活上关心老师,主动为他们排忧解难。家有孩子中考、高考的,主动询问,能帮则帮;家有老人的,适当给予照顾;每年的体检,亲切提醒,并亲自将体检报告送上;记住每个老师的生日,送上一张贺卡一朵玫瑰……诸如此类生活上的细节关爱,暖了人,聚了心。
其次,发现闪光点,不吝表扬和肯定。领导和组织的肯定,是对教师精神上的鼓舞和滋养,是抵制职业倦怠最有利的武器,人可以为一知己舍弃千金,缘何如此?就是教师心中产生的强大的内驱力使然。所以,大至获奖,小至捡起一张纸,我都看在眼里,适时给予褒奖。真诚的赞美会产生巨大的能量,教师们就在这样的肯定中发现了自身存在的价值,那一点小小的认同感得到了满足。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17:08
何为职业幸福感呢?虽然目前国内的专家学者并未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但至少有一点是共识。那就是职业幸福感是一个人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一种认同感和热爱。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是一种心理状态,是个人对生活、工作和社会的综合满意程度。因此一个人的是否幸福更多的是由他自身的认识和期望所决定的,而本文的重点不是讨论个人如何更加幸福的问题,而是试图从学校层面上探讨教师的职业幸福感问题,尝试性的提出学校如何采取措施来增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也许有人会说,幸福与否是个人的事情,与学校无关,学校没有必要去增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著名教育家、哈佛大学校长科南特说过:“一个学校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一代教师的质量。”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也说过“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可见,教师对一所学校的作用勿容质疑。因此,学校必须采取多种措施来提高教师质量,而教师质量的提高有赖于教师自身的职业认同感和职业幸福感的增强。组织若能有效提高在职员工的幸福感,就能提高工作效率,增强竞争力。这一原理同样适用于教育领域,适用于学校。增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是稳定教师队伍,保证教学秩序,维持学院正常运转的基础。新课程改革认为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促进个体获得幸福体验,提升幸福意识,发展幸福能力。在大力提倡“以人为本”和“构建和谐学校”的理念下,我们难以想象,如果教师都丧失了幸福感,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17:08
一、什么是教师的自我认同感
对于教师的自我认同感,许多学者都对其有自己的研究和定义。古德森和寇勒(Goodson,I.F&,Cole,A.L.)认为:“教师职业认同感是教师作为个人和职业者,对自己所从事的教师工作,受学校内外和教师内外各种因素影响,产生的完全认可的情绪体验或心理感受。 ”而Palmer(1998)则认为:“We teach who we are.”从广义上说,自我认同感是我们在与外界接触时自己眼中和他人心中的“我是谁”(Holland et al,1998;Boaler&Greeno,2000)。这种认同感不是静止的,而是发展变化的,通过反思和自我评估,自我认同感不断地被自己和他人所重新认识并逐步深入,这个过程伴随着其职业生涯甚至一生。教师同样如此,教师的自我认同感是其所授学科、学生和教师本人的结合体。其中对自身的了解比对学科和学生的了解更为重要,因为如果无法理解自己,那就谈不上真正理解学生和要传授的知识。理解自身,即既要理解工作状态下的“我”,又要理解生活中的“我”,当我们试图把工作和生活截然分开时,也就是把自己一分为二,也因此无法统一地看待自己,不能真正了解自身(Palmer,1998)。
二、国内教师的自我认同感现状
韩愈在《师说》中写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对教师这一职业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从《师说》的表述中可以看出,教师是传播做人的道理,传授学科知识和从业技能,帮助受教育者解决思想、生活中困惑和烦恼的专业人员。从社会学的视角讲,教师应该是一种社会角色,教师职业应是个人在一定系统内的身份、地位、职务及相应的行为模式;教师在教育教学系统中,应作为传承人类社会文化科学发展中的中介和纽带,对受教育者的心灵施加特殊影响的专业人员。从专业特性上讲,教师属于经过专业教育和训练,具有较高深和独特的专业知识与技术,并按照一定专业标准进行专门化的活动,从而解决人生和社会问题,促进社会进步,同时获得相应报酬待遇和社会地位的专门职业人员。一直以来,教师都是一个受人尊敬的职业,也被誉为辛勤的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是,教师们的职业归属感却在降低。我国自实行计划生育以来,规定一对夫妇只能生一个孩子。因此,教育也成为时下老百姓最关心的话题,随之而来的则是高度的社会关注。教师在繁忙的工作之外,还要面对来自社会的期望和压力。教学任务繁重,考核各种各样,中小学教师还要忙于应付升学率,等等,这些压力的叠加,无疑正在逐渐消磨教师对职业的认同感。2009年,《中国教育报》曾经报道,教育部曾对近3万名教师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只有18%的教师希望子女将来从事教师职业,有63%的农村教师不希望子女将来也做教师。这从侧面说明,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并不高。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17:09
学校管理之大忌:缺乏共同的理想信念,人心涣散,一团散沙,各自为是,凝集力下降。此时,教职工不热爱、不关心、不支持学校,把学校当成自己的暂栖之地、职业跳板。学校领导干部派别林立、勾心斗角、互不信任,互不服气,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缺乏核心凝聚力量。这样一来,就会直接造成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下降,事故频仍,在学生和家长心目中失去信誉,失去职业自尊,学校将面临着极大的发展危机。
导致这样的现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能不说是因为学校核心价值观的缺失,教职工对学校缺乏文化认同,缺乏心理和精神上的归属感。
因此,从制度上、精神上和文化上着力打造学校共同的核心价值观,增强教职工对学校的认同,增强教职工对学校的归属感,是每一个学校管理者应该认真思考并着力建设的首要任务。
第一、积极打造共同的愿景,建设学习型组织。美国著名管理专家彼得·圣吉认为最有活力、效率和创造力的组织,是学习型组织,他在《第五项*——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一书中,明确提出了建设学习型组织的五项*,即“系统思考、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和团队学习”。他说“如果说有一种关于领导力的理念,数千年来一直给予组织机构以激励和启迪,那就是要有能力不断地分享我们所追求的未来愿景。”这就是说,要使集体的愿景通过分享成为共同的理想和追求,“当真心的愿景建立起来的时候,人们都会力行卓越,用心学习,积极上进。”因此,要实现单位的优质卓越发展,当务之急就是动员和发动全校教职工认真开展“五项*”,倡导学习和超越,改变思考的心智模式,使人人成为积极的学习者,思考者和团队建设者。
第二、努力形成学校的主流意识和核心价值观。主流意识和核心价值观是学校文化的主体,是学校精神文化的最高层次,是影响教职工行为和思想的关键因素,能够促进教职工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形成和沉淀。要认真组织教职工集思广,人人参与,根据国家先进文化的要求,借鉴发达国家成熟做法,吸收人类文明的精华,提出学校具有时代意义和历史价值的核心价值观。并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研究,不断内化,成为全校教职工共同遵守和普遍遵循的核心思想体系,从而真正做到校兴我荣,校衰我耻。
第三、在教职工聘任中,要将聘期聘任和终身聘任结合起来。现在,在学校教职工聘任中,一般的制度设计,无论对年轻教职工,还是中老年教职工都采用的是聘期聘任,常常是三到四年一个聘期。这样聘任极容易造成教职工的短期行为和短工意识,一般不作长期打算,不把学校当成自己终身的事业,归属感大大降低。为了克服这种聘任的弊端,在制度设计上,应该制定客观的标准和条件,把那些经过长期培养、认真考察、学生评议、实践证明的优秀教职工,聘为终身教职。并且不断营造这种终身聘任的氛围和理念,引导全体教职工向他们学习,逐渐形成学校以强化归属感为核心的聘任机制和文化。其实,这样的聘任制度,在西方国家并不鲜见,像美国大学的终身教授,中小学的终身聘任教师,日本、韩国企业中的终身职工等。在我国的广州市已经在中小学特级教师中认定终身教师,不受聘任制的*,并且还可以延长退休年龄。
第四、运用激励理论,从正面肯定和鼓励教职工的爱校行为和举动。要树立正面典型,对那些终身从教,热爱学校,以校为家的教职工,要大张旗鼓地表扬和宣传,不断增强教职工主人翁意识。学校要面向全体教职工,关心教职工的成长和发展,注意留住那些在学校多年从教的教职工和骨干教职工,要增加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不断提高教职工的福利待遇,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家庭,增强他们的知足感和幸福感,做到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用远大的目标激励人。
第五、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增进团队意识和集体意识,让大家感受到来自学校团体的帮助和温暖。积极组织教职工参与学校规划、计划和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了解学校决策的全过程,增强学校管理以及用人选人的透明度。不断提高学校的美誉度和知名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引领同类学校的发展前景,形成一定的高地效应,增强教职工单位自豪感。当朝阳升起,他们最高兴的事情就是到学校工作;当夕阳西下,他们回到家里与家庭成员交谈的都是学校里发生趣事。
在学校管理中,借鉴和运用先进的管理理论,不断增强教职工的认同感、归属感,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和共同的愿景,才能够增强教职工的责任感、使命感、幸福感和成就感,增强学校的内部凝聚力和核心竞争力,才能够真正办好学校。
对班主任老师的几点忠告
1、不要再做蜡烛,燃烧了自己也照亮不了多大的地方,我们要做电灯,照亮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不受损,并且开关在自己手中。
2、不要辱骂学生,虽然不算体罚,但是,很容易伤他的心,而且显得自己*。
3、不要再大公无私而忘记培养自己的孩子、要“大公有私”。学校里的学生很多很多,可自家的孩子就一个,学生有很多老师,而你的孩子只有一个父母。
4、不要只顾闷头教书,至少要有一项业余爱好,比如写博客、音乐、绘画书法或体育运动等。
5、不要满足,尽可能多地钻研业务,在属于你的领域力争做到最好,如果做到了,不要炫耀,如果做不到要勇于承认,不要因此而不快乐。
6、不要再“春蚕到死丝方尽”、带病坚持工作,要注意饮食,有病及时治疗,教师这行没有烈士,你死在讲台上也不能算做是因公殉职——教育不再需要悲壮。
7、不要参与办公室的闲聊,更不要跟同事谈论你的同事或领导。
8、多读些书,无论是业务上的,还是纯文学的——开卷有益。
9、不要责怪自己的“得意门生”忘记了自己,我们做的仅仅是份内的工作。不被学生记起,正是因为我们不过就是一个平凡的教师而已。
10、不要再做“园丁”,“修枝”“间苗”的工作可能异化成对学生个性生命的扼杀。解开束缚他们的套子,给学生留下伸展腰肢的空间,让他们自主的学习,学会接受他们的“不听话”。
11、不要再追求“无私的”奉献,教师也是人,食人间烟火,有七情六欲,首先有生存才会有贡献的持久和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