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节气谁发明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5:49

我来回答

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3 03:51

农历节气据说是远古黄帝之孙颛顼发明的农历“二十四节气”。确切地说,应该是古老的农民从长期农耕与生活中认识提炼出来的智慧的结晶,后来引起帝王颛顼重视,组织识字的人,把农民所观察到的天象,进行了精细化的整理,用文字记录了下来。具体是谁?哪个人用文字记录下来的?现在无从考证。因此,现在我们就把这事归于原始社会帝王颛顼。
颛顼创立了“颛顼历法”。他根据农民在农业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发现的这些现象,发明的这些解决问题的措施,组织人力物力,形成了中国第一个简易的二十四节气历法。
“颛顼历法”不复杂。它把一年分为十二个月,其中一月至十一月为三十天,十二月为三十六天。一年又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每个季节又分为孟、仲、季三个节气,四季就有十二个节气,基本形成了二十四节气的雏形,为以后细化二十四节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就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是谁发明的一个大体过程。
“颛顼历法”给后人带了许多便利,并可利用开发的潜质。古人在使用“颛顼历法”发现一些新的现象,例如六个大月各三十天,六个小月各二十九天,全年354.355天,因此,古人叫“大月”是“大尽”即“大尽月”,“小月”是“小尽”即“小尽月”。又发现阴历与阳历天数的差距,如农历即阴历朔望月,朔望月每月29.5306天,其全年天数与阳历即太阳年全年天数相差十天二十一小时,无形中又冒出来一个闰月。这些问题,应该如何解决?为此,又出现了如何解决闰月的问题。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3 03:51

农历二十四节气是殷商时代由来的,没有确切人发明。
1、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历法的独特创造,几千年来对推动中国农牧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节气的名称最早出现在殷商时代,到西汉二十四节气便已完备了。随着中国历法的外传,二十四节气流传到世界各地。
2、早在东周春秋战国时期,古人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在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中,就出现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东至这八个节气名称。
3、中国传统历法中就蕴含了古人对“天”追问的智慧:将节气物候写入历中,只要说出这个日子,就已道出这节气的天象地气、物候的特征。古人在观测身边动植物、天气情况有规律的变化中,总结出清明、雨水、惊蛰、大雪、霜降等称呼。
4、现代生活中,人们可以从不同含义来快速记忆和理解“二十四节气”。按照季节划分的节气有四个:“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这“四立”分别代表四个季节的开始,“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则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
5、按照气温划分的节气有5个:“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用来表示一年中不同时期的寒热程度。“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则是按降水现象来划分,表面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白露、寒露、霜降”是用来表示水汽凝结的情况。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3 03:51

农历节气据说是远古黄帝之孙颛顼发明的农历“二十四节气”。确切地说,应该是古老的农民从长期农耕与生活中认识提炼出来的智慧的结晶,后来引起帝王颛顼重视,组织识字的人,把农民所观察到的天象,进行了精细化的整理,用文字记录了下来。具体是谁?哪个人用文字记录下来的?现在无从考证。因此,现在我们就把这事归于原始社会帝王颛顼。
颛顼创立了“颛顼历法”。他根据农民在农业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发现的这些现象,发明的这些解决问题的措施,组织人力物力,形成了中国第一个简易的二十四节气历法。
“颛顼历法”不复杂。它把一年分为十二个月,其中一月至十一月为三十天,十二月为三十六天。一年又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每个季节又分为孟、仲、季三个节气,四季就有十二个节气,基本形成了二十四节气的雏形,为以后细化二十四节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就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是谁发明的一个大体过程。
“颛顼历法”给后人带了许多便利,并可利用开发的潜质。古人在使用“颛顼历法”发现一些新的现象,例如六个大月各三十天,六个小月各二十九天,全年354.355天,因此,古人叫“大月”是“大尽”即“大尽月”,“小月”是“小尽”即“小尽月”。又发现阴历与阳历天数的差距,如农历即阴历朔望月,朔望月每月29.5306天,其全年天数与阳历即太阳年全年天数相差十天二十一小时,无形中又冒出来一个闰月。这些问题,应该如何解决?为此,又出现了如何解决闰月的问题。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3 03:51

农历二十四节气是殷商时代由来的,没有确切人发明。
1、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历法的独特创造,几千年来对推动中国农牧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节气的名称最早出现在殷商时代,到西汉二十四节气便已完备了。随着中国历法的外传,二十四节气流传到世界各地。
2、早在东周春秋战国时期,古人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在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中,就出现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东至这八个节气名称。
3、中国传统历法中就蕴含了古人对“天”追问的智慧:将节气物候写入历中,只要说出这个日子,就已道出这节气的天象地气、物候的特征。古人在观测身边动植物、天气情况有规律的变化中,总结出清明、雨水、惊蛰、大雪、霜降等称呼。
4、现代生活中,人们可以从不同含义来快速记忆和理解“二十四节气”。按照季节划分的节气有四个:“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这“四立”分别代表四个季节的开始,“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则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
5、按照气温划分的节气有5个:“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用来表示一年中不同时期的寒热程度。“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则是按降水现象来划分,表面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白露、寒露、霜降”是用来表示水汽凝结的情况。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