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5:5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10:35
在资本的助力下,共享单车行业曾经是火热的风口,不仅盘活了交通,甚至让一些濒临倒闭的自行车厂起死回生。但是狂欢过后,却留下来一地鸡毛,生产线上不断被制造出来的共享单车,数量明显过剩,那些无人处理的单车,就被统一堆到了市郊,形成了一座座触目惊心的共享单车坟场。摄影师吴国勇通过无人机记录下来国内20余座城市的这一奇观。从天际俯瞰,各种颜色的单车堆在一起,像像美丽的花田,这是对于资本无声的讽刺。
共享单车从2007年起开始引进中国,一开始是由*主导的,主要是有桩单车,就是必须到固定的地点还车。这种模式,虽然能解决一部分人的短距离交通需求,但因为只能在城区内使用,受到*很大。从2010年开始,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国内出现了许多运营无桩共享自行车的企业,如摩拜、ofo等。
一时间,国内涌现出许多共享自行车企业,截止到2017年7年,总共有60多家。但很快大部分共享单车企业因为资金不足倒闭了,留下了许多废弃的自行车,堆在各个城市的角落里,最后被有关部门集中处理,变成了钢铁垃圾。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共享自行车会倒闭呢?原因是它的收费太低了,大部分都是0.5元每小时或一元每小时。根据资料显示,一辆单车的造价是500-2000元,以一元每小时来算,就必须要用500-2000次才能够回本,而实际上很多单车被人为损害了,如把锁撬掉或丢到河里。加上做网站、宣传、人工等各种成本,实际上大多数企业赚不到钱,自然就亏本倒闭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酷骑、悟空单车、3Vbike、小鸣单车、町町单车等这些共享单车企业不出所料先后倒闭,市场上逐渐形成摩拜和ofo这两大巨头。而摩拜、ofo之所以能一直运营下去,靠的不是本身的盈利能力,而是一轮又一轮的融资,以摩拜为例,从成立到2018年7月,已经融资了*次,2017年6月16日,就完成一笔超过6亿美元新一轮融资。
从目前来看,共享单车的模式是亏本运营的,那为什么有这么多企业依然乐此不疲地在玩呢?小编认为有三个原因:
1,骗用户的押金,拖欠供应商的资金和员工的工资。2018年3月27日,小鸣单车正式进入破产程序,成为首个共享单车破产品牌。从2016年9月创立以来,小鸣单车运营时间还不到两年就倒闭了,结果很多用户的租金被拖欠了。据新闻介绍,小鸣单车的押金是199元,用户数量接近80万,押金有1.5亿左右。倒闭之后,用户发现退不了押金,供应商和员工也讨不到相应的钱。那么钱到哪里去了呢?很明显,被股东们卷走了。
2,坑风投和资本的钱。我们可以看到,共享自行车企业大多都是拿到天使轮才能起步的,那么运营这个项目的人就可以在开销上做手脚牟取私利,最简单的就是一辆自行车造价500元,然后报销1000甚至2000元。小编骑过几次共享自行车,就发现这样的自行车真差劲,重量达25公斤,链条没有润滑油,骑起来非常费劲,还不如自己买的几百元的单车,但上网查了一下,这样的自行车对外宣称的采购价却是一两千元。事实上,共享自行车是集中采购的,价格可以做得更低,因此里面大有文章。
3,打造一个全国性的垄断企业,获得稳定的盈利。很多风险投资和资本之所以会投资给共享单车企业,目的当然不是为了这点租金,而是希望培养出一个全国性的垄断公司,然后获取超额利润。从目前的情况上看,市场已经形成了摩拜和ofo两大巨头,未来必将有一方要倒下,或者合二为一,最终市场被某个集团控制。
那形成一个全国性的垄断企业后,摩拜或ofo会怎么操作赚钱呢?
首先,会加强自行车的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如增加投放地点,防止被人破坏和偷窃等。
接着就会提高租金,同时投放车身广告增加收入。
但小编认为,这些都是次要的,最重要的其实还是APP流量入口。我们知道,互联网企业最重要的就是流量,流量就是价值,而要使用共享自行车,那就要打开app,每用一次就要打开一次,这样用户就形成了固定习惯。这样一来,共享单车APP就可以同时做新闻、网购、搜索、服务等这些内容,这样就能低成本获得用户流量。假如中国有两亿人使用共享自行车,那么垄断市场的共享自行车企业就能变成互联网巨头。
所以我们才能看到荒唐的一幕,这么多共享自行车企业能够获得一轮又一轮几百万美元到几亿美元的融资,而这些报废的自行车自然就成为了炮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