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6:00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11:06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写了酷爱读书的“我”在失去看书机会时,摆书摊的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下“我”的马草,让“我”继续看书的事。赞扬了残疾青年不计一己得失、想方设法让“我”读书的良苦用心,表达了“我”得知*后的感激之情。
全文主线清楚,脉络分明。围绕“别饿坏了那匹马”这个善意的谎言被揭穿的过程,展现了普通百姓的美好心灵。如,残疾青年的善良、宽厚、善解人意。他明知“我”在偷看书,却一直没有阻拦;当“我背着马草四处寻找买主”时,他谎称“咱家的那匹马正缺马草”,买下“我”的马草,还叮嘱“以后,马草就卖给我”。又如,父亲也很善良。父亲虽然赞同“我”看书,但他知道青年的生活的艰难,所以忍痛打了“我”,让“我”去扯马草换钱。他还不忘利用匆匆翻书的机会,在书里夹上几张毛票,维护了青年的自尊。碧云同样善解人意。她很能理解哥哥的想法,配合着哥哥把谎言维持下去。而“我”喜爱看书,能听从父亲的教导去扯马草挣钱。对于青年的帮助,“我”心中感激不尽,因此一心不让青年家的马饿坏了。朗读本文,不能不为这些人美好的心灵而感动。
本文语言简朴,主要通过人物的言行、神态和心理描写表现人物的品德。如,残疾青年关心“我”的读书:“我”读《红岩》时,他让“我”“‘坐下慢慢看吧’”;为了阻止*暴露,“他用双手拼命地摇着轮椅,想挡住我的路”,还不惜用“那马会踢伤你的”威胁“我”。课文还描写了“我”的心理活动:“攥着马草换来的毛票,我立即奔向书摊,泰然地坐下来,从容地读着一本又一本的书”。写出了“我”重新获得读书机会后的兴奋。
选编本文的目的:一是通过了解故事内容,感受普通百姓美好的心灵,体会“我”对青年的感激之情。二是进一步领会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75996.html?fr=qrl
结合你自己的实际写吧!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75996.html?fr=qrl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11:07
别饿坏了那匹马》反思
得意之处:
1、我一直把阅读课文定位于通向课外阅读的桥梁,让孩子掌握一些课外阅读的方法,培养孩子阅读的能力,不把它当作精读文章一般细品,也不因为不考就不教。今天的《别饿坏了那匹马》,我是预先推荐了同一系列文章,《天使的吻痕》、《最后一片叶子》、《妈妈爱吃鱼头》、《善意的谎言》、《高贵的施舍》……预先布置学生阅读这些文章,包括课文。这样,有了这么多相关文章的阅读,孩子们对于蕴涵其中的情感已经有了一定深度的感悟。这样的主题教学,更符合语文的特点。
2、上课时,先交流课前所得,再抓住这篇课文中的精彩细节进行品读,最后进行小练笔(围绕这一系列文章,写一篇读后感;或是填补文章空白,“那夜,静悄悄的,只有偶尔传来几声小虫子的鸣叫,一切都和往常一样。只有我躺在床上,辗转难眠……”)。从一篇篇读后感,就知道学生学习的收获了。这样的教学,个人以为还是符合阅读课文的教学的。
遗憾之处:
其实这不只是今天的发现,好多次学习或阅读这一类极具感染力的文章时,总发现有那么一部分学生缺少一点什么,本来我以为这一些文章会触及孩子心灵最柔软的那块的,可是他们漠然的神色让我感到一丝丝的凉意。
1、我一直把阅读课文定位于通向课外阅读的桥梁,让孩子掌握一些课外阅读的方法,培养孩子阅读的能力,不把它当作精读文章一般细品,也不因为不考就不教。今天的《别饿坏了那匹马》,我是预先推荐了同一系列文章,《天使的吻痕》、《最后一片叶子》、《妈妈爱吃鱼头》、《善意的谎言》、《高贵的施舍》……预先布置学生阅读这些文章,包括课文。这样,有了这么多相关文章的阅读,孩子们对于蕴涵其中的情感已经有了一定深度的感悟。这样的主题教学,更符合语文的特点。
2、上课时,先交流课前所得,再抓住这篇课文中的精彩细节进行品读,最后进行小练笔(围绕这一系列文章,写一篇读后感;或是填补文章空白,“那夜,静悄悄的,只有偶尔传来几声小虫子的鸣叫,一切都和往常一样。只有我躺在床上,辗转难眠……”)。从一篇篇读后感,就知道学生学习的收获了。这样的教学,个人以为还是符合阅读课文的教学的。
遗憾之处:
其实这不只是今天的发现,好多次学习或阅读这一类极具感染力的文章时,总发现有那么一部分学生缺少一点什么,本来我以为这一些文章会触及孩子心灵最柔软的那块的,可是他们漠然的神色让我感到一丝丝的凉意。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11:07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写了酷爱读书的“我”在失去看书机会时,摆书摊的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下“我”的马草,让“我”继续看书的事。赞扬了残疾青年不计一己得失、想方设法让“我”读书的良苦用心,表达了“我”得知*后的感激之情。
全文主线清楚,脉络分明。围绕“别饿坏了那匹马”这个善意的谎言被揭穿的过程,展现了普通百姓的美好心灵。如,残疾青年的善良、宽厚、善解人意。他明知“我”在偷看书,却一直没有阻拦;当“我背着马草四处寻找买主”时,他谎称“咱家的那匹马正缺马草”,买下“我”的马草,还叮嘱“以后,马草就卖给我”。又如,父亲也很善良。父亲虽然赞同“我”看书,但他知道青年的生活的艰难,所以忍痛打了“我”,让“我”去扯马草换钱。他还不忘利用匆匆翻书的机会,在书里夹上几张毛票,维护了青年的自尊。碧云同样善解人意。她很能理解哥哥的想法,配合着哥哥把谎言维持下去。而“我”喜爱看书,能听从父亲的教导去扯马草挣钱。对于青年的帮助,“我”心中感激不尽,因此一心不让青年家的马饿坏了。朗读本文,不能不为这些人美好的心灵而感动。
本文语言简朴,主要通过人物的言行、神态和心理描写表现人物的品德。如,残疾青年关心“我”的读书:“我”读《红岩》时,他让“我”“‘坐下慢慢看吧’”;为了阻止*暴露,“他用双手拼命地摇着轮椅,想挡住我的路”,还不惜用“那马会踢伤你的”威胁“我”。课文还描写了“我”的心理活动:“攥着马草换来的毛票,我立即奔向书摊,泰然地坐下来,从容地读着一本又一本的书”。写出了“我”重新获得读书机会后的兴奋。
选编本文的目的:一是通过了解故事内容,感受普通百姓美好的心灵,体会“我”对青年的感激之情。二是进一步领会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