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终身体育观念结题报告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6:00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11:11

我国的学校体育改革,已经走过了二十几个年头。学校体育要为培养21世纪人才服务,要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服务,已经成了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的共识和追求的目标。二十多年来的学校体育改革,我们拓展了学校体育的目标,丰富了学校体育的内容,改进了学校体育的方法,使我们的学校体育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改革是卓有成效的。然而,如何使学校体育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并成为他们自己所理解、所热爱的体育活动,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却还有许许多多的工作要做,尤其令人不安的是,我们的学生在学校接受了十几年的体育教育之后,当他们走出校门奔向社会时,却与体育再见了,这不能不说是我们学校体育的弊端所在。我们不得不为现在的学校体育反思,探索一种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为目标的教育管理模式。近年来诸暨市的学校体育虽与兄弟县、市、区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如我们的传统校体育比赛、我们的中考体育成绩、我们的体育场馆设施建设、体育器材的添置、我们的师资队伍建设等等,都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但在上级领导的关心与广大老师共同努力下我市的学校体育发展很快,也取得了一定成绩。积极推广《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考体育成绩平均分逐年提高,学生体育比赛屡获佳绩。

前言

1.1课题研究的背景在新世纪到来之际,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到来,我国启动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逐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是新课程实施的条件,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程改革设想也很难变成中小学的实际教育成果。当务之急,一个重要的课程强化课程资源意识,提高对课程资源的认识水平,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更好地实现课程改革目标。体育场地、器材也是加强素质教育,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增进学生健康的物质保证。国家以制订了各级学校体育器材设施设备目录,各地学校应根据教育部制订的《中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争取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配齐,并在原由的基础上逐步改善,有条件的学校要逐步实现体育器材和设施的现代化。各校对现有体育设施应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努力开发其潜在功能。因此,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要达到新一轮新课程目标,当然也需要有一定课程资源作为前提。

1.2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我们认为本课题的实施与研究是新时期学校体育改革的趋势,特别是诸暨作为教育强市,学校体育工作应与其他教学工作并肩齐进,其研究的意义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2.1通过对各校场地、器材配备情况的调查,整理数据与兄弟市、县、区及省级标准进行比较,寻找存在的差距,力争*机能部门和学校加大对体育专项资金的投入,购置相关的体育器材,扩建体育场馆,保证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

1.2.2了解全区各中小学体育师资力量现状,针对问卷、座谈情况,分析讨论,采取可行性方案,加强队伍建设,组织培训,增强师资力量,提高体育教育教学效果。

1.2.3了解各校体育课、课间操、课外活动、课余训练情况,分析各校的特色及取得成功的经验,并提出推广有关先进经验的可行性方案。

1.2.4促进老师之间的相互了解,增进老师相互交流的机会,增强教师热爱体育教育事业、热爱家乡诸暨、热爱学生的热情。

1.2.5题组成员深入教学第一线,了解各校体育教学现状,相互交流、学习并逐步改进教学方法,在课题实施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与教学水平。

1.2.6全面了解诸暨学校体育的现状,在进一步开展调查、研究、论证的基础上分析发展对策,并争取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下把先进的学校体育管理模式、学校体育工作经验、与体育教育教学理念逐步推广到全市各校。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给学校体育教学带来了新的理念和要求,如何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贯彻落实到日常的工作中去,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位体育教师更新观念,刻苦钻研,不断学习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更好地适应新形势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对我区的学校体育现状作一个调查,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对策。

现状与分析

3.1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与课间操情况

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师只有转变教学理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才能使素质教育得以顺利实施。体育老师的课堂教学应从教学常规开始,但从个别学校的校长、教务主任及教研组长教学访谈中了解到,全市尚有少部分体育教师先上课后备课,教学常规检查时则从网上下载一系列现成的教案敷衍了事。而小学还有大部分兼职体育老师没有经过正规的体育师范教育。

课外活动和大课间活动正在向正规化迈进。近几年,在教育局的领导下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通过外出参观学习,各校积极排练,教育局组织评比,使得大部分小学都开展大课间活动,且开展得很好,全市小学大课间活动平均每天30多分钟。初中与高中有升学压力,相对来说开展得少,课外活动也只是流于形式,大课间也没有开展,没有落实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锻炼时间。高中生的课间操更是让人看了直摇头,懒洋洋的,一点精神都没有,根本没有锻炼的概念,而每个伸直的动作全都是弯的。我们认为这是学校的管理问题,也是体育老师的教育问题。

近年来,各校也都开展体育节活动,项目大体上有田径、跳绳、拔河、球类、趣味性游戏活动等,体育节活动的开展,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也活跃了校园文化。

3.2学生体质健康与课程标准

全市各中小学都施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小学与初中三年前开始实施新课程,高中今年开始实施新课程。虽然小学与初中的新课程已实施三年了,但许多老师的教育教学理念还不到位,观念尚未转变,也没有真正意义上施行新课程标准,没有树立“以人为本”教育教学理念,没有真正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部分教师只是简单地把原来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换成现在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几年来,我们却无奈地看到学生的体能在下降,学生的整体技能水平在倒退。归纳起来有以下原因:学校领导不够重视体育课程改革,体育场地器材的紧缺制约着体育活动的开展,初中里的一些老师在搞应试教育,为了学生的体育中考则周而复始地上着几项考试的项目,却忽视了对学生运动技能的教学和运动兴趣的培养,这样,学生便成了运动的机器,目的很明确,为了分数而努力,为了分数而运动,从某种层面上扭曲了体育运动的真正价值,学生便成了分数的奴隶。

3.3体育场地器材

学校运动场地和休育器材是学校开展体育活动、进行体育教学、业余训练等方面的重要基础设施,它直接关系到群众体育的普及与发展,由于诸暨市进行多次调整,新老校舍不相协调,难以对场地设施进一步的改建,全市小学在校学生50000多人,但是有体育馆的学校仅有3所,占5%;室内体育活动场地或风雨球场5所,占8.3%;室外标准篮、排球场92片,平均每所学校1.8片;学校有环形跑道的占70%,好几个中心小学没有环形跑道;建成塑胶跑道的4所,占6.7%;建成游泳池的学校1所。从这些数据来看,学校活动场地严重不足,学生在拥挤的场地进行活动难免产生许多不安全的因素,况且场地性质还停留在简单的水泥、煤渣等混合场地,特别是煤渣场地在干燥的季节时常扬起漫天灰尘,这无疑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根据浙江省学校体育器材配备标准,我市至少一半学校未达到此配备标准;大部分学校都是由体育教师承担兼职保管员。从统计中了解到我市的一所城镇中心学校,重点学校,其体育师资和场地器材堪忧,全校30多个班级,1500多名学生,却只有1名专职体育老师,另有4名兼职体育老师,没有环型跑道,没有篮球场,全校现有的器材如下表:

某城镇中心小学体育器材统计表

乒乓桌

拔河绳

跳山羊

跳箱

小体操垫

大体操垫

皮尺

接力棒

跳高架

秒表

篮球

跳绳

实心球

3

1

1

1

5

2

3

20

1

4

30

100

20

不查不知道,一查真叫人吓一跳,这样的运动场地与体育器材怎样能适应现代体育教学?小学体育课上没有一些器材,我们很难想象他们的体育课是如何上的,学校根本无法开展课外活动,学生的体质健康又如何保证呢?也不知道重点学校的名片是如何而来,或许学校领导与学生及家长都有很多的无奈。从对部分学校教师的访谈中了解到体育教师办公条件较差,只有近三分之一的学校有单一的体育办公室。电脑等现代办公条件也都和其他学科合用,体育教师的电脑使用量很少。缺乏先进的辅助教学手段,难以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从教学的角度来讲,休育教师集中在一起办公较为妥当,这样有利于在课前进行交流、探讨,能充分利用和计划好场地和器材的使用,但目前的条件受到一定的*。

结论

4.1 体育经费投入不足,体育器材缺乏。诸暨市也属于经济较发达地区,但许多乡镇*对教育经费的投入十分不足,造成体育场地、器材的严重缺乏。一些学校的体育设施相对滞后,很难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这将直接影响课程改革的进程。*应统筹更多的资金来改善这些学校的体育设施,以进一步适应体育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4.2目前学校体育师资队伍存在数量不足,业务素质不高的问题,体育教师兼职人员较多,一些学校往往安排部分无法胜任其它学科教学工作的老师担任体育教学,从而影响了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课改的顺利进行。国家规定必须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活动时间,每周开设3-4节体育课,由于师资的缺乏,无法按要求安排课程。体育教师紧缺的问题已成为我市学校体育发展的瓶颈。

4.3科研导航作用尚未发挥出来。新课程改革对于大部分教师来说都

是全新的,如何帮助和促进教师走进新课程,科研必须为新课程导航。各校各学科都有自己的研究课题,但体育课题却并不多,如何将体育课题研究与实施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则需要学校领导特别是学校教科室的帮助与指导。各校应以经济为杠杆,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体育课题研究,理论联系实际,并用课题的研究成果来指导教学。

4.4体育教师的地位和待遇的问题。受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体育教师的地位一直以来得不到学校领导的重视,第一线的教师不仅要负责学校的“两操”工作和学生课余训练,每周还得任15-16课时的课堂教学,体育教师的工作量相对都是很高的,而相当部分学校在教师发展和业务提高上仍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从而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学习热情,这样,不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和教育教学水平的发展。

4.5提高教师思想素质和加强教师的业务培训势在必行。教师思想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的力度不够,各校对体育老师的专项培训很少,高中学校的教研组制度建设较健全,开展相应的培训也较多,而初中和小学的“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的培训活动已开展,但真正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培养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开展“请进来,走出去”活动的尚不多;校本教研活动开展情况不理想;体育教师利用和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不高,各中心管理校之间交流不多。

新课改以来,室内理论课甚至一些实践课对多媒体信息整合的要求高了,但一些学校的设备跟不上,造成教学手段还处在落后或古老状态;而一些老师的多媒体信息的运用技术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4.6“健康第一”的思想尚未根深蒂固。由于教育观念的问题,在教育实践中,忽视或轻视体育的行为、观念、思想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在学校的日常工作中体育与其他各项工作相提并论,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学校“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事情还屡屡发生。在高中学校,到了高三,学生也好,学校也好,整体的教学重心都在备战高考;在初中学校,由于初三有体育中考,体育课的教学往往变成对付体育中考的应试教育;相对来说小学的体育教学要好些,大课间也搞得轰轰烈烈,但由于体育教师的紧缺,小学体育教学与科研氛围也不容乐观。

《面向2l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在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和“跨世纪园丁工程”里指出体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要加强体育工作,要使学生有强健的体魄,保证学校体育教育的数量和质量,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等。面对时代赋予的使命,我们应清醒地看到我区体育工作中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应进一步吸取与借鉴先进的工作经验,为我区的发展提供一个行动方略,为培养一代成为具有坚强、乐观、奋发向上、百折不挠、善处逆境的良好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的新人而努力。

从多次的调研与研讨课以及优质课的情况来看,大部分体育教师参与课改的主动性、积极性较高。经过培训后,观念更新了,而课堂教学的实际操作还有很多困惑,但我们没有等待,都在积极地探索,全身心投入课改,努力成为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先行者。

发展对策与建议

5.1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5.1.1加强对体育教师的*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教育体育教师不仅要有坚定正确的*思想和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还要严以律已、以身做则、淡吐文雅、衣着整洁、举止文明精神饱满等良好的个人品质,也不能再是仅仅懂得一些运动技能的教师,而要是一个理论扎实、基本功过硬、知识面广、能力超人,经验丰富,技巧通达的教育者,是一个育人的艺术家和教学的工程师,成为德才兼备,一专多能的理论型、学者型、专家型教师。

体育教师队伍的素质水平直接影响着学校体育课堂教学改革的质量和水平。由于社会的客观原因,有一些学校的体育教师;和其他学科的教师,不处在同等地位,虽然这样我们体育教师更要自尊、自爱,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自己要尊重自己,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不要怨物忧人,自抛自弃,以积极的心态正视客观环境中的不利因素,用自己的行动米证明自己的价值,通过自己勤奋的工作、不懈的努力来改变同事和学校领导心中的看法。

跨世纪的体育教师,必须具有终身体育和快乐体育、成功体育的全新教学观、学生观、人才观和教育质量观,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学生,作一个象陶行知一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品质高尚的人。

首先,在思想上积极引导,举办科学理论讲座,请模范体育教师做报告,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深入领会体育教师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从而使他们热爱本职,重教敬业。其次,在业务上悉心培养,举办教学观摩,开展多层次的教学基本功评选活动,交流课改经验,展示课改成果,积极为体育教师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同时以“学科中心组”为活动载体,多渠道、多层次地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促使一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尽快成为我区体育学科教学的带头人。

5.1.2在教学中要以人为本,坚持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教学中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思想动态,掌握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发展规律,注重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想象力、学习热情,白信心以及自制力,勇敢、顽强、等心理品质;重视情感体验,开展生动、活泼、主动的教学,在课堂上发现问题随时处理;不断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正确摆正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行之有效的培养方式和选取恰如其分的培养内容,为学生的发展服务,重全体、重能力、重启发、促使他们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

5.1.3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科学研究的过程。现代教育要求体育教师不只是个“教书匠”,而应是一个必须具有强烈时代感不受固有观点和模式的约束,积极探索、勇于发现、敢于开拓新领域,并在创新中生存,在开拓中发展的科研型教师。通过科学研究能提高教师的业务理论水平,促使教师去接受新的知识和信息,了解新的动态、站在学科发展的前沿,使体育教学更具有新颖性、丰富性和新时代的气息,教育科研是揭示教育规律,把握教育本质,启迪教育创新的思想武器,因此,当我们期望能站在时代的潮头,占领教育教学工作的制高点时就不能不自觉地参与教育科研活动,并以此来促进自身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加学校中的各项教科研活动,积极参与校内、校外的公开课,说课,撰写论文、进行课题研究等。要做有心人,多观察,多思考,多反思,积极进行总结教学中的得与失,在平时注重学习,勤奋努力,不断吸取学科前沿知识,更新课程内容,使体育教学不断向前发展。

5.1.4优化体育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 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必修课。通过体育课堂教学,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课标中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培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增强体质,向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意志品质教育。因而搞好体育教学,优化体育教学内容与过程是完成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根本保证,是发展学校体育的重要途径。

当代学校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就是指选择最恰当的教学形式和方式,使师生耗费最少时间和精力而收到最佳效果。最优化要求全面考虑教学和教育的规律、原则、形式、方法、现有条件及所教班级和个别学生的特点,井在此基础上使教学教育过程能按既定标准发挥最有效的作用。最优化不是某种特别的教学方法或方式,而是教师在按教学规律和原则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教育过程,自觉地、有科学根据地选择具体条件下课堂教学和整个教学过程的最佳方案。

5.1.5继续开展多种培训活动。进一步落实“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

的培训活动,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培养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开展“请进来,走出去”活动,定期请专家讲学,获取最前沿的信息和成果;有计划地组织体育骨干教师外出学习,了解教改动态,学习其他兄弟县、市、区体育课改的先进经验。

5.2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管理

5.2.1积极开展第二课堂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活动

应鼓励学生发展业余爱好和积极参加第二课堂体育活动,在课外体育活动、群体竞赛、课余体育训练中,根据实际情况,自选内容,自定项目。一方面,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具有的素质,成立各种培养运动技能、技术的训练班或运动队,充分发挥学生们的特长、专长,如组织武术队、篮球队、足球队、排球队、舞蹈队、健美操队等,这些运动队不仅营造了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和环境,又活跃、繁荣了校园文化,丰富学生业余生活;另一方面,大力提倡体育精神,积极开展群体竞赛活动,应积极鼓励和帮助学生组织形式多样,项目各异的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活动中心,兴趣小组以及家长互助组。让他们在学校统筹下自己组织开展体育运动竞赛活动,将之纳入学校群体竞赛计划,为其提供必要的指导与各方面的支持。还可采用征集竞赛内容的方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集思广益,不断扩大影响,以不断充实和完善竞赛的内容。另外,组织、实现这种模式的运动会,有许多工作,如编排、宣传、主持、讲话等等,若放手让学生办,发挥它培养人、教育人、锻炼人的作用,对于增加学生的体育知识,培养组织能力、交际能力、展现各种才华都有很好的作用。通过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意志品质,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和健康水平,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5.2.2从“健康第一,终身体育”出发,应重视学校体育场地的高标准建设和更进一步加人对体育器材的专项经费的投入,合理的利用学校的每一块场地,发挥其最佳效益。学校教务处应和体育教师协调好学校体育课和活动课的安排,尽量将体育组设置为单一的教研组,通过体育教师课前及时对场地、器材的协调与安排,让学校有限的场地和器材得到充分利用,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充分享受健康、快乐的体育,另外要加强对场地器材的维护和科学有效的管理才能发挥场地器材的最佳效应。

5.2.3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大对体育教师的培训力度,既要注重学校体育理论和教改方向的内容,又要注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实际应用,了解体育教学改革的最新动态,组织体育教师到先进学校或周边地区进行观摩学习,使他们的教学思路更加开阔,业务水平不断提高,同时鼓励青年教师进行高学历深造,使理论、实践双丰收。

加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的学习,提高思想认识,使他们懂得一些基本的体育知识,充分认识到学校体育的价值具有终身效益。把体育纳入学校教育的发展战略,“三育”或“五育”同步发展,真正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对体育的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这是解决农村学校体育工作蓬勃开展的重要环节之一。加强对学生体育具有社会功能和价值意义的教育,培养锻炼身体的习惯,形成自觉锻炼身体的心理定势,几十年之后,他们将分布在社会的各条战线和做了家长,这对增强整个社会体育意识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意义是深远的,是一项迫切的教育任务和长远之计。

5.2.4各级人员要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因为我们培养学生的不仅要有聪明的头脑,而且更要有健康的体魄,有了健康的体魄,才能有聪明的头脑,正如体质是“1”其他素质是“O”,没有前面的“1”再多的“0”也是没有意义,凶此要对体育的各项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关心支持体育教师的工作,加强体育卫生工作的规范管理,进一步完善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检查、评估制度,才能推动我区体育工作现状的进一步发展和壮大。

5.2.5改善体育教师待遇,提高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体育工作相对辛苦,学校采取一定的倾斜*来调动青年教师的积极性是十分必要的。评优、评先要重视体育教学工作的成效;职称评定设置岗位要考虑到体育学科的职称结构。对于贡献大、能力强、素质全面的青年教师要破格晋升,不拘一格地加以重用,使青年体育教师能够自觉地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水平,为学校体育工作多做贡献,为我区的体育教育事业多做贡献。

5.3加大体育新课改的力度,逐步形成体育学科的教学模式。使体育课改能与其他学科的课改工作齐步走。将课程改革引向深入,实际上是解决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发展,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教学内容,倡导有效的学习方式,主张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学习结果,使获得体育知识、技能的过程成为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过程。面对课程改革,挑战与机遇并存,我们应克服困难,以新课标为导向,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创造机会,将体育课改引向深入。

5.3.1积极推进校本教研。以案例教学为载体,改变个体为主的备课

行为,推行集体备课,发挥教研组集体智慧,注重教研活动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倡导教师在备课中要考虑以下因素:一是教学内容,除教科书外,还应有音像资料、图书资料、网上信息以及来自社会生产、生活知识和信息,注重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利用;二是教学形式,灵活多样,讲究实效;三是师生关系,多创设一些让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境,以利学生锻炼思维、开发智力、发展个性。同时应加强交流,资源共享。各直属学校教研组与中心管理校教研大组应重视对典型案例的收集,加强校际之间的交流,实现资源共享。

面对时代赋予的使命,我们将清醒地看到我市体育工作中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应进一步吸取与借鉴先进的工作经验,为我市学校体育的发展提供一个行动方略,为培养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的社会主义新人而努力。(周莎)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