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5:51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3 05:53
济公的传说——火烧净慈寺
传说阴历六月甘三是火神的生日。
这一年六月甘三,是一个赤日炎炎的大热天,可是到南屏山净慈寺来烧香拜佛的人比往常多,大家烧香磕头,求火神不要降火灾,保佑大家四季平安。
到快吃午饭的辰光,净慈寺山门外来了一个年轻漂亮的姑娘儿。这姑娘穿一身红绸衣裙,手撑一把小阳伞,一双乌溜溜的眼睛东张西望,慌里慌张地就象有人在后边追着她似的。
这时,济颠和尚正住在净慈寺里哩。不早不晚,恰恰这个时候,他从镬灶间里冲出来,一手拿着一根竹棒儿,也不说话,伸开两臂拦住山门,不让那姑娘进来。 那姑娘往东钻,济颠就向东拦;那姑娘向西窜,济颠便往西挡。弄得那姑娘面红耳赤,满脸都是汗珠儿,一些烧香拜佛的人见济颠竟在大庭广众中调排妇女,就都哄了起来。
当家老方丈听到外面喧嚷得很厉害,扶着拐棍慌忙从里面赶出来,见济颠这样胡闹,便大声喝道:“济颠, 你象不象个出家人?还不给我走开!”济颠扭过头来,笑嘻嘻地问老方丈道:“*呀,你说说看,是有寺好还是没寺好?”老方丈把话音听岔了,没理会他的意思,就骂济颠道:“多嘴,我们出家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当然是‘没事’好罗!” 济颠叹口气道:“*呀,等到‘没有寺’了,你不要后悔呢!” 老方丈听也不听,就拿拐棍儿敲济颠说:“‘没有事’,我正巴勿得哩!你少在这里罗唆,快给我走开! 快给我走开!”济颠见当家老方丈这么一说,就把两根竹棒儿往胳肢窝下一夹,独自走开了。
那穿红衣裙的姑娘刚走进大雄宝殿,往人群中三挤两挤就不见啦。这辰光,忽地刮起一阵大风,有只红蜘蛛从大殿正梁上挂下来,不偏不斜,正好落在点着的烛火上。只听,“呼”的一声,烛火四射,大殿里立刻着起火来。风助火势,火借风威,一霎时就把个金碧辉煌的净慈寺烧成了一片火海。
许多香客跟和尚东逃西躲没处藏身,看看只有殿后那一间柴房没烧着,大家就你推我挤地往那里奔。推开门一看,呀,只见济颠翘起两条腿,躺在草堆上困得正香甜哩。大家七手八脚地去推他,济颠揉揉眼皮翻个身,迷迷糊糊他说:“莫吵,莫吵!你们吵吵啥呀?”大家把他拖起来,大声说:“火都烧着眉毛啦,你还在困大觉哩!” 济颠也不回答,只嘻嘻地朝大伙儿憨笑。老方丈一见也火了,说道:“寺院烧掉了,人家哭都来不及,你还乐哩!”济颠说:“哈哈!这就要问*啦!”老方丈听了,摸不着头脑,就问济颠是怎么一回事。济颠这才说明:“刚才那穿红衣裙的姑娘是火神变化的,她今天午时三刻要来烧净慈寺,我不放她进来,想耽误过时刻,这火便烧不成啦。”老方丈听了着急道:“哎呀呀,我怎么知道,那你为啥不早点说呀?” 济颠说道:“还怨我不早说呢?——我拦也拦了!大家都轰我,刚才我还问*,*不是说‘没寺’好么?哼,你不是还拿拐棍儿敲我嘛!”老方丈这时才弄懂:原来自己一时心急,把话音都听错了。真是又惭海又伤心,忍着眼泪说:“咳!我还当你说的是事情的‘事’哩,要知道是寺院的‘寺’,怎么会说,多一寺不如少一寺呢?唉!”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3 05:53
济公
济公(1130-1209)出生于天台,是南宋禅宗高僧,法名道济。他的高祖李遵勖是宋太宗驸马、镇*节度使。李家世代信佛。父亲李茂春和母亲王氏住在天台北门外永宁村。李茂春年近四旬,膝下无嗣,虔诚拜佛终求得子。济公出生后,国清寺住持为他取俗名修元,从此与佛门结下了深缘。
少年济公成长在赭溪畔,读书于赤城山。由于受天台山“佛宗道源”和李府世代积善信佛家族文化的熏陶,潜移默化,萌生了方外之念。弱冠之年,皈依佛门,先入国清寺,后至临安(今杭州)投奔灵隐寺瞎堂慧远,这位“佛海禅师”为济公授具足戒。济公出家后,一反常态,言行叵测,难耐坐禅,不喜念经,嗜好酒肉,衣衫褴褛,浮沉市井,常行救死扶弱之事,状类疯狂,人们称他为“济颠僧”。在一般僧俗眼里,道济的言行出格,被认为不是正常的人。所以有的僧人向方丈告状,说道济违犯禅门戒规,应责打并逐出山门。谁知,方丈慧远一边口宣:“法律之设原为常人,岂可一概而施”!并在首座呈上的单纸上批了:“佛门广大,岂不容一颠僧”!此后无人再敢诟逐。瞎堂圆寂后,道济去净慈寺投德辉长老,后来做了*僧。
济公破帽破扇破鞋垢衲衣,貌似疯颠,实际上却是一位学问渊博,行善积德的得道高僧,被列为禅宗第五十祖,杨岐派第六祖。他懂医术,为百姓治愈了不少疑难杂症。他曾经带着自己撰写的化缘疏,外出募化,修复被火烧毁的寺院。他经常游方市井,拯危济困,救死扶弱,彰善惩恶。所以,在人们看来,“济颠”的“济”字也包含着扶危济困的意思。道济善走围棋,喜斗蟋蟀,更写得一手好诗文。他每写一篇疏状,临安满城争相哄传。他徜徉山水,自得其乐,游履所至,挥毫题墨,文词隽永。
济公性狂而疏、介而洁,不同凡响。有与他同时代的诗僧居简及其诗文选集《北涧集》为其作证。居简是济公的师侄,在游览赤城山时把山上的一块摩崖称作“*岩”。济公圆寂后,居简写了一篇《湖隐方圆叟舍利塔铭》,这“湖隐”、“方圆叟”都是济公的别号。济公身为禅宗高僧,撰有《镌峰语录》10卷,还有很多诗作。他跟唐代隐士寒山、丰干、拾得(即“三贤”)一样,既受到佛教禅宗的熏染,也受到了道家隐逸之风的影响。不同的是,他还具有民间游侠的色彩,从而使他在众多的佛门弟子中独树一帜。这与他从小就在佛道双修的赤城山攻读,并受到“台州式硬气”的民风陶冶有关。
有关济公的故事传说,在南宋时代即已开始流传。先是凡俗神童李修元或是得道高僧道济的一些富有传奇色彩的片断故事在民间耳闻口传,后来通过说书人的话本说唱,内容逐渐丰富。在济公故乡天台一带流传的多是他的出世、童年生活、戏佞、惩恶、扶困济贫的故事,其中如“济公出世”、“小济公芥菜叶泼水救净寺”、“利济桥”、“棒打寿联”、“赭溪救童”、“修元出家”等广为流传。而在杭嘉湖一带流传的故事内容更为广泛,这是因为那里是济公出家后的主要生活和活动场所,其中以“飞来峰”、“古井运木”、“戏弄秦相府”等故事最为脍炙人口。直至明末清初,出现了一部描写济公传奇事迹的《济公传》。
济公的一生富有传奇色彩,他既“颠”且“济”,他的扶危济困、除暴安良、彰善罚恶等种种美德,在人们的心目中留下了独特而美好的印象,人们怀念他、神化他。神化就从他的出世开始。《西域志》载:“天台山石梁桥古方广寺,五百罗汉之所住持,其灵异事迹往往称著。”而济公诞生时正好碰上国清寺罗汉堂里的第十七尊罗汉(即降龙罗汉)突然倾倒,于是人们便把济公说成是罗汉投胎。黎民盼望救星,社会呼唤英雄,当人民十分需要圣贤的时候,高僧就成了“活佛”,凡人道济成为历代供奉祭祀的神灵,其成佛后的尊号长达28个字:“大慈大悲大仁大慧紫金罗汉阿那尊者神功广济先师三元赞化天尊”,集佛道儒于一身,堪称神化之极致。这也就说明济公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成为人民心中的“活佛”,反映出济公形象的广泛亲和力。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3 05:54
其实济公,是一个慧行菩萨!
我们只是知道佛教徒要遵守戒律,殊不知,戒定慧三门随走一门,都可成就,就看你是否是那个根器了!
济公和尚,就是一走慧门的行者!
在<<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里,有一段关于慧行菩萨的资料,与您共享:
......弥勒。譬如须陀洹人示凡夫行。如是凡夫。与须陀洹位各差别。凡夫愚人。以贪嗔痴之所缠故堕诸恶道。而须陀洹于贪嗔痴善能了达。终不堕落三恶道耳。
弥勒。慧行菩萨亦复如是。于贪嗔痴习气未断。彼亦别余初业菩萨。何以故。其心不为烦恼所覆。不同初业诸菩萨等。钝行菩萨无有善巧。同诸凡夫不能出离。
弥勒。慧行菩萨一切重罪。以智慧力悉能摧灭。亦不因彼堕于恶道。弥勒。譬如有人。于大火聚投以薪木数数添之。如是添已。其焰转炽弥更增明无有尽灭。弥勒。慧行菩萨亦复如是。以智慧火烧烦恼薪。数数添于烦恼薪木。如是添已。智慧之火转更增明无有尽灭。弥勒。如是如是。慧行菩萨智慧之力。善巧方便难可了知。
这段*,证实一个事:慧行菩萨的修行之法,很特别!是"以烦恼薪,生智慧火"!
越是烦恼多多,智慧却越增长,成佛速度越快!
你最好是找个佛所认可的善知识,带着你走,因为你要去的地方,是你无始以来,从来没有去过的地方,没有善知识带领,是很危险的!
祝你福慧增长!
我的E-MAIL: shoulengyan99@163.com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3 05:54
你说的什么呀,用自已的话说吗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3 05:55
第一回 李节度拜佛求子 真罗汉降世投胎
--------------------------------------------------------------------------------
话说南宋自南渡以来,迁都临安,高宗皇帝建炎天于四年,改为绍兴元年。在朝有一位
京营节度使,姓李名茂春,原籍浙江台州府天台县人,娶妻王氏,夫妻好善。李大人为人最
慈,带兵军令不严,因此罢官回籍,在家中乐善好施,修桥补路,扶危济困,冬施棉衣,夏
施汤药。这李大人在街市闲游,人都呼之为李善人。内中就有人说:“李善人不是真善人,
要是真善人,怎么会没儿子?”
这话李大人正听见,自己回至家中,闷闷不乐。夫人王氏见大人回来,闷闷不乐。可就
问大人因何不乐?大人说:“我在街市闲游,人都称我为李善人,内中就有人暗中说,被我
听见。他说我惩恶扬善,又说善人不是真心,要是真心为善,不能没儿子。我想上天有眼,
神佛有灵,当教你我有儿子才是。”夫人劝大人纳宠,买两侍妾,也可以生儿养女。大人
说:“夫人此言差矣,吾岂肯作那不才之事?夫人年近四旬,尚可以生养儿女。你我斋戒沐
浴三天,同到永宁村北天台山国清寺拜佛求子。倘使上天有眼,你我夫妻也可生子。”王氏
夫人说:“甚好。”李茂春择了日期,带着僮仆人等,夫人坐轿,员外乘马,到了天台山
下。只见此山高耸天际,山峰直立,树木森森,国清寺在半山之上。到了山门以外,只见山
门高大,里面钟鼓二楼,前至后五层大殿,后有斋堂客舍,经堂戒堂,二十五间藏经楼。员
外下马,里面僧人出来迎接,到客堂奉茶。老方丈性空长老,知道是李员外降香,亲身出来
接见,带着往各处拈香。夫妻先至大雄宝殿拈香,叩求神佛保佑:“千万教我得子,接续香
烟。如佛祖显灵,我等重修古庙,再塑金身。”祷告已毕,又至各处拈香。到了罗汉堂拈
香,方烧至四尊罗汉,忽见神像由莲台坠地。性空长老说:“善哉善哉,员外定生贵子,过
日我给员外道喜。”李员外回到家中,不知不觉夫人有喜。过了数个月,生了一个公子。临
生之时,红光罩院,异香扑鼻,员外甚喜。这孩自生落之后,就哭声不止,直至三朝。这日
正有亲友邻里来庆贺,外面家人来回话,说有国清寺方丈性空,给员外送来一份厚礼,亲来
贺喜。员外迎接进来。性空说:“员外大喜。令郎公可平安?”员外说:“自从生落之后,
直哭到今朝不止。吾正忧虑此事。老和尚有何妙法能治?”性空说:“好办。
员外先到里面把令公子抱出我看看,就知道是何缘故了。”员外说:“此子未过满月,
就抱出来,恐有不便。”性空说:“无妨。员外可用袍袱盖上,可以不冲三光。”员外一听
有理,连忙把孩儿从里面抱出来,给大众一看。孩儿生得五官清秀,品貌清奇,啼哭不止。
性空和尚过来一看,那孩儿一见和尚,立止啼哭。一咧嘴笑了。老和尚就用手摸那孩儿头顶
说:
莫要笑,莫要笑,你的来历我知道。
你来我去两抛开,省的大家胡倚靠。
那孩儿立时不哭了。性空说:“员外,我收一个记名徒弟,给他取个名字,叫李修缘
罢。”员外应了,把孩儿抱进去,出来给和尚备斋。吃罢,众亲友都散去,性空长老也去
了。员外另雇奶娘扶养孩儿。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知不觉过了几年。李修缘长至七岁,
懒说懒笑,永不与同村儿童聚耍。入学读书,请了一位老秀才杜群英先生在家教他,还有两
个同伴,一个是永宁村武孝廉韩成之子韩文美,年九岁。还有李夫人内侄,永宁村住,姓王
名全,乃是兵部司马王安士之子,年八岁,三子共读书,甚是和美。就是李修缘年幼,过目
不忘,目读十行,才学出众。杜先生甚奇之,常与人言:“久后成大器者,李修缘也。”至
十四岁,五经四书诸子百家,背诵极熟,合王韩二人,在学房,时常作诗,口气远大。这年
想要入县考取文童,李茂春卧床不起,人事不知,病势垂危。派人把内弟王安士请来,到床
前。李员外说:“贤弟,我不久于人世。你外甥与你姐姐,全要你照应。修缘不可纵性废
读,吾已给他定下亲了,是刘家庄刘千户之女。家中内外无人,全仗贤弟分心。”王安士
说:“姐丈放心养病,不必多嘱,弟自当照应。”员外又对王氏夫人说:“贤妻,我今五十
五岁,也不算夭寿。我死之后,千万要扶养孩儿,教训他成名。我虽在九泉之下也甘心。”
又嘱了修缘几句话,自己心中一乱,口眼一闭,呜呼哀哉。李员外一死,合家恸哭,员外帮
办丧事已毕,修缘守制不能入场。是年王全、韩文美都中了秀才,两家贺喜。王氏夫人家中
有一座间心楼,一年所办之事,写在帐上。每到岁底,写好表章,连同帐一并交天,一年并
无一件事隐瞒的。李修缘好道学,每见经卷必喜爱,读之不舍。过了二年,王氏夫人一病而
亡,李修缘自己恸哭一番,王员外帮办丧事完毕。李修缘喜看道书,到了十八岁,这年孝满
脱眼。他立志出家、看破红尘,所有家中之事,都是王员外办理。李修缘自己到了坟上,烧
了些纸钱,给王员外留下一纸书字,竟自去了。
王员外两日不见外甥,派人各处寻找,不见外甥。自己拆开字来一看。上写的是:
修缘去了,不必寻找。他年相见:便知分晓。
王员外知道外甥素近释道,在临近庵观寺院,各处派人寻找,并不见下落。
派家人贴白帖,在各处寻找:“如有人把李修缘送来,谢白银百两。如有人知道实信,
人在何处,送信来。谢银五十两。”一连三个月并无下落。书中交代,且说李修缘自从家中
分手之后,信步*,到了杭城,把银钱用尽,到了庙中要出家,人家也不敢留他。他自己
到西湖飞来峰上灵隐寺庙中见老方丈,要出家。当家和尚方丈,乃是九世比邱僧,名元空长
老,号远瞎堂。一见李修缘,知道他是西天金身降龙罗汉降世,奉佛法旨为度世而来,因他
执迷不醒,用手击了他三掌,把天门打开。他才知道自己根本源流,拜元空长老为师,起名
道济。他坐祥坐颠,还有些疯。庙里独叫他颠和尚,外面又叫他疯和尚,讹言传说济颠僧。
他本是奉佛法旨,所为度世而来,自己在外面济困扶危,劝化众生,在庙内不论哪个和
尚有钱就偷,有衣服偷出去就当了,吃酒,最爱吃肉。常有人说和尚例应吃斋,为什么吃
酒?济颠说:“佛祖留下诗一首,我人修心他修口,他人修口不修心,为我修心不修口。”
自己就是与庙中的监寺僧广亮不对。庙中除去了方丈,就属监寺僧为尊。广亮新作了一件僧
衣,值钱四十吊。他偷了去当在当铺中,把当票贴在山门上,监寺广亮一见僧袍没有了,派
人各处一找,把当票找着。和尚挂失票不行,把山门摘下来,四人抬着去赎。广亮回禀老方
丈,说:“庙中疯和尚不守清规,常偷众僧的银钱衣物等物,理应按清规治罪于他。”元空
长老说道:“道济无赃,不能治他。你等去暗中访察,如要有赃证,把他带来见我就是。”
广亮派两个徒弟在暗中访拿济颠。济颠在大雄宝殿供桌头睡觉。两个小和尚志清、志明,每
日留神。这天见济颠在大殿里探头出来,往各处偷瞧了多时,后又进去一看,蹑足潜踪出
来,怀中古棚棚的。方至雨道当中,只见志清、志明由屋中出来,说:“好济颠,你又偷什
么物件?休想逃走!”过去一伸手,把那济颠和尚抓住,一直竟到方丈房中回话。监寺的先
见长老说:“禀方丈知道,咱们庙中济颠不守清规,偷盗庙中物件,按清规戒律之例治罪。”
元空长老一听,心中说:“道济,你偷庙中物件,不该叫他等拿住。我虽然护庇你,也无话
可说。”吩咐人:“把他带上来就是。”济公来至方丈前屋内说:“老和尚你在哪里?我在
这里间心。”见了方丈永远是这样,元空也不教他磕头,说道:“道济不守清规,偷盗庙中
物件,应得何罪?”广亮说:“砸毁衣钵戒碟,逐出庙外,不准为憎。”老方丈说:“我重
责他就是。”就问道:“道济,把偷之物献出。”济公说:“师傅,他们真欺负我。我在大
雄宝殿睡觉,因扫地没有盛土之物,我放在怀中。你等来看罢。”说着,把丝绦一解,哗啦
落下土片。老方丈大怒,说:“广亮误害好人为盗,应得重责!”吩咐看响板要打监寺。众
僧都来瞧热闹。济公自己出来,到了西湖,见树林内有人上吊。济公连忙过去要救此人。
正是:行善之人得圣僧救,落难女子父女相会。
要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3 05:53
济公的传说——火烧净慈寺
传说阴历六月甘三是火神的生日。
这一年六月甘三,是一个赤日炎炎的大热天,可是到南屏山净慈寺来烧香拜佛的人比往常多,大家烧香磕头,求火神不要降火灾,保佑大家四季平安。
到快吃午饭的辰光,净慈寺山门外来了一个年轻漂亮的姑娘儿。这姑娘穿一身红绸衣裙,手撑一把小阳伞,一双乌溜溜的眼睛东张西望,慌里慌张地就象有人在后边追着她似的。
这时,济颠和尚正住在净慈寺里哩。不早不晚,恰恰这个时候,他从镬灶间里冲出来,一手拿着一根竹棒儿,也不说话,伸开两臂拦住山门,不让那姑娘进来。 那姑娘往东钻,济颠就向东拦;那姑娘向西窜,济颠便往西挡。弄得那姑娘面红耳赤,满脸都是汗珠儿,一些烧香拜佛的人见济颠竟在大庭广众中调排妇女,就都哄了起来。
当家老方丈听到外面喧嚷得很厉害,扶着拐棍慌忙从里面赶出来,见济颠这样胡闹,便大声喝道:“济颠, 你象不象个出家人?还不给我走开!”济颠扭过头来,笑嘻嘻地问老方丈道:“*呀,你说说看,是有寺好还是没寺好?”老方丈把话音听岔了,没理会他的意思,就骂济颠道:“多嘴,我们出家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当然是‘没事’好罗!” 济颠叹口气道:“*呀,等到‘没有寺’了,你不要后悔呢!” 老方丈听也不听,就拿拐棍儿敲济颠说:“‘没有事’,我正巴勿得哩!你少在这里罗唆,快给我走开! 快给我走开!”济颠见当家老方丈这么一说,就把两根竹棒儿往胳肢窝下一夹,独自走开了。
那穿红衣裙的姑娘刚走进大雄宝殿,往人群中三挤两挤就不见啦。这辰光,忽地刮起一阵大风,有只红蜘蛛从大殿正梁上挂下来,不偏不斜,正好落在点着的烛火上。只听,“呼”的一声,烛火四射,大殿里立刻着起火来。风助火势,火借风威,一霎时就把个金碧辉煌的净慈寺烧成了一片火海。
许多香客跟和尚东逃西躲没处藏身,看看只有殿后那一间柴房没烧着,大家就你推我挤地往那里奔。推开门一看,呀,只见济颠翘起两条腿,躺在草堆上困得正香甜哩。大家七手八脚地去推他,济颠揉揉眼皮翻个身,迷迷糊糊他说:“莫吵,莫吵!你们吵吵啥呀?”大家把他拖起来,大声说:“火都烧着眉毛啦,你还在困大觉哩!” 济颠也不回答,只嘻嘻地朝大伙儿憨笑。老方丈一见也火了,说道:“寺院烧掉了,人家哭都来不及,你还乐哩!”济颠说:“哈哈!这就要问*啦!”老方丈听了,摸不着头脑,就问济颠是怎么一回事。济颠这才说明:“刚才那穿红衣裙的姑娘是火神变化的,她今天午时三刻要来烧净慈寺,我不放她进来,想耽误过时刻,这火便烧不成啦。”老方丈听了着急道:“哎呀呀,我怎么知道,那你为啥不早点说呀?” 济颠说道:“还怨我不早说呢?——我拦也拦了!大家都轰我,刚才我还问*,*不是说‘没寺’好么?哼,你不是还拿拐棍儿敲我嘛!”老方丈这时才弄懂:原来自己一时心急,把话音都听错了。真是又惭海又伤心,忍着眼泪说:“咳!我还当你说的是事情的‘事’哩,要知道是寺院的‘寺’,怎么会说,多一寺不如少一寺呢?唉!”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3 05:53
济公
济公(1130-1209)出生于天台,是南宋禅宗高僧,法名道济。他的高祖李遵勖是宋太宗驸马、镇*节度使。李家世代信佛。父亲李茂春和母亲王氏住在天台北门外永宁村。李茂春年近四旬,膝下无嗣,虔诚拜佛终求得子。济公出生后,国清寺住持为他取俗名修元,从此与佛门结下了深缘。
少年济公成长在赭溪畔,读书于赤城山。由于受天台山“佛宗道源”和李府世代积善信佛家族文化的熏陶,潜移默化,萌生了方外之念。弱冠之年,皈依佛门,先入国清寺,后至临安(今杭州)投奔灵隐寺瞎堂慧远,这位“佛海禅师”为济公授具足戒。济公出家后,一反常态,言行叵测,难耐坐禅,不喜念经,嗜好酒肉,衣衫褴褛,浮沉市井,常行救死扶弱之事,状类疯狂,人们称他为“济颠僧”。在一般僧俗眼里,道济的言行出格,被认为不是正常的人。所以有的僧人向方丈告状,说道济违犯禅门戒规,应责打并逐出山门。谁知,方丈慧远一边口宣:“法律之设原为常人,岂可一概而施”!并在首座呈上的单纸上批了:“佛门广大,岂不容一颠僧”!此后无人再敢诟逐。瞎堂圆寂后,道济去净慈寺投德辉长老,后来做了*僧。
济公破帽破扇破鞋垢衲衣,貌似疯颠,实际上却是一位学问渊博,行善积德的得道高僧,被列为禅宗第五十祖,杨岐派第六祖。他懂医术,为百姓治愈了不少疑难杂症。他曾经带着自己撰写的化缘疏,外出募化,修复被火烧毁的寺院。他经常游方市井,拯危济困,救死扶弱,彰善惩恶。所以,在人们看来,“济颠”的“济”字也包含着扶危济困的意思。道济善走围棋,喜斗蟋蟀,更写得一手好诗文。他每写一篇疏状,临安满城争相哄传。他徜徉山水,自得其乐,游履所至,挥毫题墨,文词隽永。
济公性狂而疏、介而洁,不同凡响。有与他同时代的诗僧居简及其诗文选集《北涧集》为其作证。居简是济公的师侄,在游览赤城山时把山上的一块摩崖称作“*岩”。济公圆寂后,居简写了一篇《湖隐方圆叟舍利塔铭》,这“湖隐”、“方圆叟”都是济公的别号。济公身为禅宗高僧,撰有《镌峰语录》10卷,还有很多诗作。他跟唐代隐士寒山、丰干、拾得(即“三贤”)一样,既受到佛教禅宗的熏染,也受到了道家隐逸之风的影响。不同的是,他还具有民间游侠的色彩,从而使他在众多的佛门弟子中独树一帜。这与他从小就在佛道双修的赤城山攻读,并受到“台州式硬气”的民风陶冶有关。
有关济公的故事传说,在南宋时代即已开始流传。先是凡俗神童李修元或是得道高僧道济的一些富有传奇色彩的片断故事在民间耳闻口传,后来通过说书人的话本说唱,内容逐渐丰富。在济公故乡天台一带流传的多是他的出世、童年生活、戏佞、惩恶、扶困济贫的故事,其中如“济公出世”、“小济公芥菜叶泼水救净寺”、“利济桥”、“棒打寿联”、“赭溪救童”、“修元出家”等广为流传。而在杭嘉湖一带流传的故事内容更为广泛,这是因为那里是济公出家后的主要生活和活动场所,其中以“飞来峰”、“古井运木”、“戏弄秦相府”等故事最为脍炙人口。直至明末清初,出现了一部描写济公传奇事迹的《济公传》。
济公的一生富有传奇色彩,他既“颠”且“济”,他的扶危济困、除暴安良、彰善罚恶等种种美德,在人们的心目中留下了独特而美好的印象,人们怀念他、神化他。神化就从他的出世开始。《西域志》载:“天台山石梁桥古方广寺,五百罗汉之所住持,其灵异事迹往往称著。”而济公诞生时正好碰上国清寺罗汉堂里的第十七尊罗汉(即降龙罗汉)突然倾倒,于是人们便把济公说成是罗汉投胎。黎民盼望救星,社会呼唤英雄,当人民十分需要圣贤的时候,高僧就成了“活佛”,凡人道济成为历代供奉祭祀的神灵,其成佛后的尊号长达28个字:“大慈大悲大仁大慧紫金罗汉阿那尊者神功广济先师三元赞化天尊”,集佛道儒于一身,堪称神化之极致。这也就说明济公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成为人民心中的“活佛”,反映出济公形象的广泛亲和力。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3 05:54
其实济公,是一个慧行菩萨!
我们只是知道佛教徒要遵守戒律,殊不知,戒定慧三门随走一门,都可成就,就看你是否是那个根器了!
济公和尚,就是一走慧门的行者!
在<<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里,有一段关于慧行菩萨的资料,与您共享:
......弥勒。譬如须陀洹人示凡夫行。如是凡夫。与须陀洹位各差别。凡夫愚人。以贪嗔痴之所缠故堕诸恶道。而须陀洹于贪嗔痴善能了达。终不堕落三恶道耳。
弥勒。慧行菩萨亦复如是。于贪嗔痴习气未断。彼亦别余初业菩萨。何以故。其心不为烦恼所覆。不同初业诸菩萨等。钝行菩萨无有善巧。同诸凡夫不能出离。
弥勒。慧行菩萨一切重罪。以智慧力悉能摧灭。亦不因彼堕于恶道。弥勒。譬如有人。于大火聚投以薪木数数添之。如是添已。其焰转炽弥更增明无有尽灭。弥勒。慧行菩萨亦复如是。以智慧火烧烦恼薪。数数添于烦恼薪木。如是添已。智慧之火转更增明无有尽灭。弥勒。如是如是。慧行菩萨智慧之力。善巧方便难可了知。
这段*,证实一个事:慧行菩萨的修行之法,很特别!是"以烦恼薪,生智慧火"!
越是烦恼多多,智慧却越增长,成佛速度越快!
你最好是找个佛所认可的善知识,带着你走,因为你要去的地方,是你无始以来,从来没有去过的地方,没有善知识带领,是很危险的!
祝你福慧增长!
我的E-MAIL: shoulengyan99@163.com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3 05:54
你说的什么呀,用自已的话说吗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3 05:55
第一回 李节度拜佛求子 真罗汉降世投胎
--------------------------------------------------------------------------------
话说南宋自南渡以来,迁都临安,高宗皇帝建炎天于四年,改为绍兴元年。在朝有一位
京营节度使,姓李名茂春,原籍浙江台州府天台县人,娶妻王氏,夫妻好善。李大人为人最
慈,带兵军令不严,因此罢官回籍,在家中乐善好施,修桥补路,扶危济困,冬施棉衣,夏
施汤药。这李大人在街市闲游,人都呼之为李善人。内中就有人说:“李善人不是真善人,
要是真善人,怎么会没儿子?”
这话李大人正听见,自己回至家中,闷闷不乐。夫人王氏见大人回来,闷闷不乐。可就
问大人因何不乐?大人说:“我在街市闲游,人都称我为李善人,内中就有人暗中说,被我
听见。他说我惩恶扬善,又说善人不是真心,要是真心为善,不能没儿子。我想上天有眼,
神佛有灵,当教你我有儿子才是。”夫人劝大人纳宠,买两侍妾,也可以生儿养女。大人
说:“夫人此言差矣,吾岂肯作那不才之事?夫人年近四旬,尚可以生养儿女。你我斋戒沐
浴三天,同到永宁村北天台山国清寺拜佛求子。倘使上天有眼,你我夫妻也可生子。”王氏
夫人说:“甚好。”李茂春择了日期,带着僮仆人等,夫人坐轿,员外乘马,到了天台山
下。只见此山高耸天际,山峰直立,树木森森,国清寺在半山之上。到了山门以外,只见山
门高大,里面钟鼓二楼,前至后五层大殿,后有斋堂客舍,经堂戒堂,二十五间藏经楼。员
外下马,里面僧人出来迎接,到客堂奉茶。老方丈性空长老,知道是李员外降香,亲身出来
接见,带着往各处拈香。夫妻先至大雄宝殿拈香,叩求神佛保佑:“千万教我得子,接续香
烟。如佛祖显灵,我等重修古庙,再塑金身。”祷告已毕,又至各处拈香。到了罗汉堂拈
香,方烧至四尊罗汉,忽见神像由莲台坠地。性空长老说:“善哉善哉,员外定生贵子,过
日我给员外道喜。”李员外回到家中,不知不觉夫人有喜。过了数个月,生了一个公子。临
生之时,红光罩院,异香扑鼻,员外甚喜。这孩自生落之后,就哭声不止,直至三朝。这日
正有亲友邻里来庆贺,外面家人来回话,说有国清寺方丈性空,给员外送来一份厚礼,亲来
贺喜。员外迎接进来。性空说:“员外大喜。令郎公可平安?”员外说:“自从生落之后,
直哭到今朝不止。吾正忧虑此事。老和尚有何妙法能治?”性空说:“好办。
员外先到里面把令公子抱出我看看,就知道是何缘故了。”员外说:“此子未过满月,
就抱出来,恐有不便。”性空说:“无妨。员外可用袍袱盖上,可以不冲三光。”员外一听
有理,连忙把孩儿从里面抱出来,给大众一看。孩儿生得五官清秀,品貌清奇,啼哭不止。
性空和尚过来一看,那孩儿一见和尚,立止啼哭。一咧嘴笑了。老和尚就用手摸那孩儿头顶
说:
莫要笑,莫要笑,你的来历我知道。
你来我去两抛开,省的大家胡倚靠。
那孩儿立时不哭了。性空说:“员外,我收一个记名徒弟,给他取个名字,叫李修缘
罢。”员外应了,把孩儿抱进去,出来给和尚备斋。吃罢,众亲友都散去,性空长老也去
了。员外另雇奶娘扶养孩儿。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知不觉过了几年。李修缘长至七岁,
懒说懒笑,永不与同村儿童聚耍。入学读书,请了一位老秀才杜群英先生在家教他,还有两
个同伴,一个是永宁村武孝廉韩成之子韩文美,年九岁。还有李夫人内侄,永宁村住,姓王
名全,乃是兵部司马王安士之子,年八岁,三子共读书,甚是和美。就是李修缘年幼,过目
不忘,目读十行,才学出众。杜先生甚奇之,常与人言:“久后成大器者,李修缘也。”至
十四岁,五经四书诸子百家,背诵极熟,合王韩二人,在学房,时常作诗,口气远大。这年
想要入县考取文童,李茂春卧床不起,人事不知,病势垂危。派人把内弟王安士请来,到床
前。李员外说:“贤弟,我不久于人世。你外甥与你姐姐,全要你照应。修缘不可纵性废
读,吾已给他定下亲了,是刘家庄刘千户之女。家中内外无人,全仗贤弟分心。”王安士
说:“姐丈放心养病,不必多嘱,弟自当照应。”员外又对王氏夫人说:“贤妻,我今五十
五岁,也不算夭寿。我死之后,千万要扶养孩儿,教训他成名。我虽在九泉之下也甘心。”
又嘱了修缘几句话,自己心中一乱,口眼一闭,呜呼哀哉。李员外一死,合家恸哭,员外帮
办丧事已毕,修缘守制不能入场。是年王全、韩文美都中了秀才,两家贺喜。王氏夫人家中
有一座间心楼,一年所办之事,写在帐上。每到岁底,写好表章,连同帐一并交天,一年并
无一件事隐瞒的。李修缘好道学,每见经卷必喜爱,读之不舍。过了二年,王氏夫人一病而
亡,李修缘自己恸哭一番,王员外帮办丧事完毕。李修缘喜看道书,到了十八岁,这年孝满
脱眼。他立志出家、看破红尘,所有家中之事,都是王员外办理。李修缘自己到了坟上,烧
了些纸钱,给王员外留下一纸书字,竟自去了。
王员外两日不见外甥,派人各处寻找,不见外甥。自己拆开字来一看。上写的是:
修缘去了,不必寻找。他年相见:便知分晓。
王员外知道外甥素近释道,在临近庵观寺院,各处派人寻找,并不见下落。
派家人贴白帖,在各处寻找:“如有人把李修缘送来,谢白银百两。如有人知道实信,
人在何处,送信来。谢银五十两。”一连三个月并无下落。书中交代,且说李修缘自从家中
分手之后,信步*,到了杭城,把银钱用尽,到了庙中要出家,人家也不敢留他。他自己
到西湖飞来峰上灵隐寺庙中见老方丈,要出家。当家和尚方丈,乃是九世比邱僧,名元空长
老,号远瞎堂。一见李修缘,知道他是西天金身降龙罗汉降世,奉佛法旨为度世而来,因他
执迷不醒,用手击了他三掌,把天门打开。他才知道自己根本源流,拜元空长老为师,起名
道济。他坐祥坐颠,还有些疯。庙里独叫他颠和尚,外面又叫他疯和尚,讹言传说济颠僧。
他本是奉佛法旨,所为度世而来,自己在外面济困扶危,劝化众生,在庙内不论哪个和
尚有钱就偷,有衣服偷出去就当了,吃酒,最爱吃肉。常有人说和尚例应吃斋,为什么吃
酒?济颠说:“佛祖留下诗一首,我人修心他修口,他人修口不修心,为我修心不修口。”
自己就是与庙中的监寺僧广亮不对。庙中除去了方丈,就属监寺僧为尊。广亮新作了一件僧
衣,值钱四十吊。他偷了去当在当铺中,把当票贴在山门上,监寺广亮一见僧袍没有了,派
人各处一找,把当票找着。和尚挂失票不行,把山门摘下来,四人抬着去赎。广亮回禀老方
丈,说:“庙中疯和尚不守清规,常偷众僧的银钱衣物等物,理应按清规治罪于他。”元空
长老说道:“道济无赃,不能治他。你等去暗中访察,如要有赃证,把他带来见我就是。”
广亮派两个徒弟在暗中访拿济颠。济颠在大雄宝殿供桌头睡觉。两个小和尚志清、志明,每
日留神。这天见济颠在大殿里探头出来,往各处偷瞧了多时,后又进去一看,蹑足潜踪出
来,怀中古棚棚的。方至雨道当中,只见志清、志明由屋中出来,说:“好济颠,你又偷什
么物件?休想逃走!”过去一伸手,把那济颠和尚抓住,一直竟到方丈房中回话。监寺的先
见长老说:“禀方丈知道,咱们庙中济颠不守清规,偷盗庙中物件,按清规戒律之例治罪。”
元空长老一听,心中说:“道济,你偷庙中物件,不该叫他等拿住。我虽然护庇你,也无话
可说。”吩咐人:“把他带上来就是。”济公来至方丈前屋内说:“老和尚你在哪里?我在
这里间心。”见了方丈永远是这样,元空也不教他磕头,说道:“道济不守清规,偷盗庙中
物件,应得何罪?”广亮说:“砸毁衣钵戒碟,逐出庙外,不准为憎。”老方丈说:“我重
责他就是。”就问道:“道济,把偷之物献出。”济公说:“师傅,他们真欺负我。我在大
雄宝殿睡觉,因扫地没有盛土之物,我放在怀中。你等来看罢。”说着,把丝绦一解,哗啦
落下土片。老方丈大怒,说:“广亮误害好人为盗,应得重责!”吩咐看响板要打监寺。众
僧都来瞧热闹。济公自己出来,到了西湖,见树林内有人上吊。济公连忙过去要救此人。
正是:行善之人得圣僧救,落难女子父女相会。
要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