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5:5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3 05:53
济公和尚是民间传说中的扶危济困,抱打不平的传奇式人物。虽然他在正史中几乎没有出现过,但是他在老百姓中影响很大。相传济公和尚平常总是一副逢头垢面,衣衫不整的尊容,他虽然是和尚,但是从来都不遵守佛戒,非常喜欢酒肉,整天疯疯癫癫地游戏人间,时隐时现,非常神秘。
不过由于他扬善除恶,罚一劝百,所以一直受到劳苦大众的爱戴和尊崇,在我国宋朝的许多寺庙中都有供济公的塑像。他的面部表情十分有趣。从左边看,愁眉苦脸的好像没钱买米一样;可是从右边看,却笑容可掬,从正面看,更是有趣,他的左脸摆着哭的样子,右半脸却在大笑。现在在杭州虎跑风景区,还保留着济公殿,济祖塔等遗迹。民间也有关于济公的歌谣:“济颠济颠,非凡非仙,打开荆棘林,透过金刚圈。眉毛厮结,鼻孔撩天,烧了护身符,落纸如云烟,有时结茅宴坐荒上颠,有时长安市上酒家眠。气吞九州,囊无一钱,时节到来,奄如脱蝉,涌出利市,八万四千。称吸不尽,而说偈言。呜呼,此所以为济颠!”这段民间的歌谣充分体现了济公和尚的性格特征,因此一直传诵到今天。
歌谣中所说的“济颠”,就是济公和尚。《辞源》上有关于他的介绍说:“济公是宋代著名的僧人,在公元1129年,出生于天台县(今属浙江省),出生不详,俗姓李,名道济,整日假装发狂,不修边幅,不饰细行,饮酒食肉,游戏人间,四海为家,人们都认为他颠颠狂狂,所以人送称呼‘济颠’,开始时,他在灵隐寺出家,后来因为济公实在行为怪异,又多次违反佛戒,所以灵隐寺的和尚都十分厌恶他,将他赶了出去,济公于是移到净慈寺。到公元1202年,济公和尚无病圆寂,活了七十三岁。”这样看来,历史上一定是有济公这个人。但是也有人认为,《辞源》上关于济公和尚的介绍资料来源于明代人所写的《西湖游览志余》,而《西湖游览志余》只是野史一类的书,并不是严肃记史的史著,所以可信度是很低的。
另外,还有大量有关济公的民间传说,像《红倩难济颠》、《济公大师醉菩提全传》、《济颠禅师语录》、《评演济公传》以及二百四二回的《济公全传》,都把济公和尚写成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人,这更使济公充满了神秘色彩,人们真的很难相信自界上真有这么*亦仙的僧人。
济公虽然是和尚,但是从南宋以来,各种各样的僧门著作中却没有关于济公的记载。《佛记统记》是佛界比较权威的一本书,里面记载了中国历代名僧四百四十一人,可是从中却找不到济公的姓名。那么,济公是不是人们凭空捏造出来的虚构人物呢?人们经过考证,历史上是有济公这个人的,不过济公不是宋朝的和尚,而是出生在南北朝时期的宋,历宋、齐、梁三朝的高僧宝真。在《花朝生笔记》中曾经记载有高僧宝真的情况。
宝真和尚,俗姓为朱,因为年少时家里贫穷,所以年龄还不满十岁,就到建康道路少林寺出家为僧。他本来只是平常寺僧一人,可是后来,他在十分偶然的情况下向西域来的名僧良耶舍学习了禅法,竟会法力增加,在建康城小有名气。只是到了宋明帝泰始初年,宝真却突然疯癫起来,人们都不清楚是什么原因,他每天光着脚丫子,穿着破烂的僧衣,蓬头垢面,吃住无常,好像一个乞丐一样,有时还口中念念有词,也不知道他在自言自语些什么,人们都很笑话他。到了南齐武帝建元年间,他变得更加令人不可思议,有时一天也不见一粒米,一滴水,可是神情面色都像往常一样。人们将宝真和尚的怪异举动报告了齐武帝,齐朝君臣都感到十分神奇,后来齐武帝把他请进宫里,可是进宫时,宝真和尚竟然一变分为三人,让齐武帝十分惊讶,认为他是仙人下凡。宝真和尚运用法术现出地狱里的情况,让齐武帝看到了自己的父亲在地狱里受刑的情景,于是齐武帝就下令要大幅度减轻百姓赋积,还将那些像锥刺、刀割的酷刑都消除了。
到了梁朝时,精通佛学的梁武帝久闻宝真和尚的大名,他十分尊敬宝真和尚,即位后立刻将宝真和尚请进宫里,并且要宝真收他为弟子,立宝真和尚为梁朝“国师”。他特地下诏并且传谕宫人,谁都不许禁止宝真和尚的活动,也不许丝毫怠慢他,要任由他自由进出宫廷。宝真和尚一下子变得高在万人之上,无比荣耀,不过宝真和尚对于这些人世问的荣誉,一向不太注重,只想终日逍遥自在。
史载在天监五年,江南大旱的时候,宝真和尚曾经代皇帝祈雨,十分灵验,祈雨当天就下起了瓢泼大雨。宝真和尚后来在宫禁堂无病圆寂,终年九十岁。宝真死后,人们为了纪念宝真和尚修建了有东南巨刹之称的南就灵谷寺,其中的宝公古塔就是他的墓场。宝公古塔上刻有《宝公菩萨十一时歌》,是书法家赵孟\的手笔。
人们猜测由于宝真和尚用吴侬软语喊出来就像济颠,后来民间百姓干脆就直呼他为“济公颠和尚”。不过由于宝真变为济公,也仅是一种猜测,或许济公只是没有被载入正史罢了,但他在历史上的影响远远超过宝真,从这一点来看,也许济公和尚不是民间虚构的人物,也是真正存在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06:51
济公和尚是民间传说中的扶危济困,抱打不平的传奇式人物。虽然他在正史中几乎没有出现过,但是他在老百姓中影响很大。相传济公和尚平常总是一副逢头垢面,衣衫不整的尊容,他虽然是和尚,但是从来都不遵守佛戒,非常喜欢酒肉,整天疯疯癫癫地游戏人间,时隐时现,非常神秘。
不过由于他扬善除恶,罚一劝百,所以一直受到劳苦大众的爱戴和尊崇,在我国宋朝的许多寺庙中都有供济公的塑像。他的面部表情十分有趣。从左边看,愁眉苦脸的好像没钱买米一样;可是从右边看,却笑容可掬,从正面看,更是有趣,他的左脸摆着哭的样子,右半脸却在大笑。现在在杭州虎跑风景区,还保留着济公殿,济祖塔等遗迹。民间也有关于济公的歌谣:“济颠济颠,非凡非仙,打开荆棘林,透过金刚圈。眉毛厮结,鼻孔撩天,烧了护身符,落纸如云烟,有时结茅宴坐荒上颠,有时长安市上酒家眠。气吞九州,囊无一钱,时节到来,奄如脱蝉,涌出利市,八万四千。称吸不尽,而说偈言。呜呼,此所以为济颠!”这段民间的歌谣充分体现了济公和尚的性格特征,因此一直传诵到今天。
歌谣中所说的“济颠”,就是济公和尚。《辞源》上有关于他的介绍说:“济公是宋代著名的僧人,在公元1129年,出生于天台县(今属浙江省),出生不详,俗姓李,名道济,整日假装发狂,不修边幅,不饰细行,饮酒食肉,游戏人间,四海为家,人们都认为他颠颠狂狂,所以人送称呼‘济颠’,开始时,他在灵隐寺出家,后来因为济公实在行为怪异,又多次违反佛戒,所以灵隐寺的和尚都十分厌恶他,将他赶了出去,济公于是移到净慈寺。到公元1202年,济公和尚无病圆寂,活了七十三岁。”这样看来,历史上一定是有济公这个人。但是也有人认为,《辞源》上关于济公和尚的介绍资料来源于明代人所写的《西湖游览志余》,而《西湖游览志余》只是野史一类的书,并不是严肃记史的史著,所以可信度是很低的。
另外,还有大量有关济公的民间传说,像《红倩难济颠》、《济公大师醉菩提全传》、《济颠禅师语录》、《评演济公传》以及二百四二回的《济公全传》,都把济公和尚写成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人,这更使济公充满了神秘色彩,人们真的很难相信自界上真有这么*亦仙的僧人。
济公虽然是和尚,但是从南宋以来,各种各样的僧门著作中却没有关于济公的记载。《佛记统记》是佛界比较权威的一本书,里面记载了中国历代名僧四百四十一人,可是从中却找不到济公的姓名。那么,济公是不是人们凭空捏造出来的虚构人物呢?人们经过考证,历史上是有济公这个人的,不过济公不是宋朝的和尚,而是出生在南北朝时期的宋,历宋、齐、梁三朝的高僧宝真。在《花朝生笔记》中曾经记载有高僧宝真的情况。
宝真和尚,俗姓为朱,因为年少时家里贫穷,所以年龄还不满十岁,就到建康道路少林寺出家为僧。他本来只是平常寺僧一人,可是后来,他在十分偶然的情况下向西域来的名僧良耶舍学习了禅法,竟会法力增加,在建康城小有名气。只是到了宋明帝泰始初年,宝真却突然疯癫起来,人们都不清楚是什么原因,他每天光着脚丫子,穿着破烂的僧衣,蓬头垢面,吃住无常,好像一个乞丐一样,有时还口中念念有词,也不知道他在自言自语些什么,人们都很笑话他。到了南齐武帝建元年间,他变得更加令人不可思议,有时一天也不见一粒米,一滴水,可是神情面色都像往常一样。人们将宝真和尚的怪异举动报告了齐武帝,齐朝君臣都感到十分神奇,后来齐武帝把他请进宫里,可是进宫时,宝真和尚竟然一变分为三人,让齐武帝十分惊讶,认为他是仙人下凡。宝真和尚运用法术现出地狱里的情况,让齐武帝看到了自己的父亲在地狱里受刑的情景,于是齐武帝就下令要大幅度减轻百姓赋积,还将那些像锥刺、刀割的酷刑都消除了。
到了梁朝时,精通佛学的梁武帝久闻宝真和尚的大名,他十分尊敬宝真和尚,即位后立刻将宝真和尚请进宫里,并且要宝真收他为弟子,立宝真和尚为梁朝“国师”。他特地下诏并且传谕宫人,谁都不许禁止宝真和尚的活动,也不许丝毫怠慢他,要任由他自由进出宫廷。宝真和尚一下子变得高在万人之上,无比荣耀,不过宝真和尚对于这些人世问的荣誉,一向不太注重,只想终日逍遥自在。
史载在天监五年,江南大旱的时候,宝真和尚曾经代皇帝祈雨,十分灵验,祈雨当天就下起了瓢泼大雨。宝真和尚后来在宫禁堂无病圆寂,终年九十岁。宝真死后,人们为了纪念宝真和尚修建了有东南巨刹之称的南就灵谷寺,其中的宝公古塔就是他的墓场。宝公古塔上刻有《宝公菩萨十一时歌》,是书法家赵孟\的手笔。
人们猜测由于宝真和尚用吴侬软语喊出来就像济颠,后来民间百姓干脆就直呼他为“济公颠和尚”。不过由于宝真变为济公,也仅是一种猜测,或许济公只是没有被载入正史罢了,但他在历史上的影响远远超过宝真,从这一点来看,也许济公和尚不是民间虚构的人物,也是真正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