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3-28 06:06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28 07:35
是第4代
人类所使用的计算工具是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计算工具相继出现了如算盘、计算尺、手摇机械计算机、电动机械计算机等。1943-1946年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 这台计算机共用了18000多个电于管组成,占地170m2,总重量为30t,耗电140kw,运算速度达到每秒能进行5000次加法、 300次乘法。
计算机发展的四个时代:
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时代(从1946年底一台计算机研制成功到20世纪50年代后期)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时代(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后期)
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前期)
*: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从20世纪前期开始至今)
第一代(1946~1957年)是电子计算机,它的基本电子元件是电子管,内存储器采用水银延迟线,外存储器主要采用磁鼓、纸带、卡片、磁带等。由于当时电子技术的*,运算速度只是每秒几千次~几万次基本运算,内存容量仅几千个字。程序语言处于最低阶段,主要使用二进制表示的机器语言编程,后阶段采用汇编语言进行程序设计。因此,第一代计算机体积大,耗电多,速度低,造价高,使用不便;主要局限于一些军事和科研部门进行科学计算。
第二代(1958~1962年)是晶体管计算机。1948年,美国贝尔实验室发明了晶体管,10年后晶体管取代了计算机中的电子管,诞生了晶体管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的基本电子元件是晶体管,内存储器大量使用磁性材料制成的磁芯存储器。与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相比,晶体管计算机体积小,耗电少,成本低,逻辑功能强,使用方便,可靠性高。
第三代(1963~1970年)是集成电路计算机。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1958年夏,美国德克萨斯公司制成了第一个半导体集成电路。集成电路是在几平方毫米的基片,集中了几十个或上百个电子元件组成的逻辑电路。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的基本电子元件是小规模集成电路和中规模集成电路,磁芯存储器进一步发展,并开始采用性能更好的半导体存储器,运算速度提高到每秒几十万次基本运算。由于采用了集成电路,第三代计算机各方面性能都有了极大提高:体积缩小,价格降低,功能增强,可靠性大大提高。
*(1971年~日前)是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随着集成了上千甚至上万个电子元件的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现,电子计算机发展进入了*。*计算机的基本元件是大规模集成电路,甚至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集成度很高的半导体存储器替代了磁芯存储器,运算速度可达每秒几百万次,甚至上亿次基本运算。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28 08:53
一般按照计算机内存来划分,现在应该是三代机(DDR1/DDR2/DDR3)。如果按照处理器来划分,更新的代数就很多了。从286、386、486机一直到P3、P4再到现在的双核机、三核、四核机,以至于现在更多的多核处理器的计算机。如果要按照各种处理器的架构来划分就更复杂了,各厂家又有差别。几乎没有一个准确的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