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的梅花和谭诗中的瓶梅有何不同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17:53

我来回答

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09 08:14

《梅花》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首二句写墙角梅花不惧严寒,傲然独放,末二句写梅花洁白鲜艳,香气远布,赞颂了梅花的风度和品格,这正是诗人幽冷倔强性格的写照。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作者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积极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这首小诗意味深远,而语句又十分朴素自然,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
《瓶梅》谭元春
入瓶过十日,愁落幸开迟。不借春风发,全无夜雨欺。
香来清净里,韵在寂寥时。绝胜山中树,游人或未知。
谭元春《瓶梅》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对比瓶中梅花和山中梅花。瓶梅迟发,但终究开花了,虽然不像山梅有春风催发,有夜雨侵袭,梅在瓶中是孤独的,却因为孤独更添风韵。特别是诗人的最后一联“绝胜山中树,游人或未知。”表达了诗人喜爱瓶梅胜过山梅。
谭元春是中国古代的著名作家和文学理论家,但他一生中,多年奔波在科举路上,深受科举考试之苦。他久困诸生,屡试不利,瓶梅也是诗人的人生写照。
谭友夏二十岁时,即已非常出名,喜欢纵情山水之间,但却深受科举考试之苦。江夏令西安徐日久、督楚学钱塘葛寅亮都很赞赏他的文章,但却未能录取他。几落学籍以后督学周铉敦劝谭元春出试,结果仍然未中举,适逢恩选入太学,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以恩贡上京,却未能登第。后来,在明熹宗天启十四年时,他终于考中举人,并且是全省第一名。他非常高兴,尽管那时他已四十二岁,他仍觉得大有可为。但先是他会试不中,接着慈母也离他而去,好友钟惺又不在人世。因此严重打击了他的健康和心理。在明思宗崇祯十年(1637年)他入京会试时,不幸病死在旅店中,终年五十二岁。
谭友夏自幼丧父,因而其性格中原本就多一些乖戾之气,年青时义气风华,名头又大,却屡屡不中,长期压抑使得他心理上颇为扭曲。他自名为“老荡子”,并写有“空知年貌不知好,燕子楼头亦草草”句,表现出心灰意冷,愤世嫉俗的心情。

首联翻译:折下的梅枝置于瓶内已经有十多天了,我本来有些担心梅枝会枯萎,十分庆幸的是梅花还是延期开放了,诗人这个时候是非常开心的。后面就是说瓶梅的开放其实不比山里的差,因为山里的梅花可能开了也没有人欣赏。
这两首诗中的梅花是截然不同的,所处的环境也是天差地别,一个是在墙角默默开放,一个是在瓶内延迟开花,王安石诗中以梅花的坚强和高洁品格喻示那些像诗人一样,处于艰难、恶劣的环境中依然能坚持操守、主张正义,为国家强盛而不畏排挤和打击的人。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09 08:14

《梅花》宋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作者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积极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这首小诗意味深远,而语句又十分朴素自然,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

【瓶梅】明朝 谭元春

入瓶过十日,愁落幸开迟。不借春风发,全无夜雨欺。

香来清净里,韵在寂寥时。绝胜山中树,游人或未知。

谭元春《瓶梅》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对比瓶中梅花和山中梅花。瓶梅迟发,但终究开花了,虽然不像山梅有春风催发,有夜雨侵袭,梅在瓶中是孤独的,却因为孤独更添风韵。特别是诗人的最后一联“绝胜山中树,游人或未知。”表达了诗人喜爱瓶梅胜过山梅。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09 08:15

谭元春《瓶梅》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对比瓶中梅花和山中梅花。瓶梅迟发,但终究开花了,虽然不像山梅有春风催发,有夜雨侵袭,梅在瓶中是孤独的,却因为孤独更添风韵。特别是诗人的最后一联“绝胜山中树,游人或未知。”表达了诗人喜爱瓶梅胜过山梅。
谭元春是中国古代的著名作家和文学理论家,但他一生中,多年奔波在科举路上,深受科举考试之苦。他久困诸生,屡试不利,瓶梅也是诗人的人生写照。

王安石的《梅花》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作者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积极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这首小诗意味深远,而语句又十分朴素自然,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