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无间道》三部曲?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15:18

我来回答

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3 01:53

我只讲一点:《无间道》系列某种意义上是港片美学的转折点。

《无间道》之前的港片(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尽管也有严肃和偏文艺向的作品,但基本有几个特征(部分参照波德维尔《电影的秘密》):第一、以从业人员手艺的精熟弥补制作上的相对粗糙;第二、部部喜剧或至少大量植入喜剧元素(连《省港旗兵》这么严肃的电影都会玩耍两下);第三、做得再粗再烂,每部都仍有可说叨提点之处,总能有点给人留下印象。

记得我在那时看港片的感觉是,不管什么片子,哪怕看完会说烂,从片子一开始,我就能被带进去,跟着它的节奏走。这说明一方面彼时港片“接地气”,另一方面一味追求数量和进度使得每部即使有亮点,也只是浅尝辄止。

但《无间道》不同。自《无间道》起,港片真正进入“精致化”的阶段,这种精致化主要表现在:视觉表现的精致化和故事写作上强调整一感抛弃随意化。看《无间道》之后的港片,再普通的片子也会努力像拍广告大片一样把画面做得好好的,故事再无聊至少也往完整上讲。

不要以为我是在夸这种“精致化”,在这种“精致化”抛弃的是原来港片相对粗糙的画面质感和想一段是一段的感觉。这听起来不是好事吗?我不这么看。港片的生命力在我看来来源于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无厘头的乐天个性和随和亲近易代入的氛围。这么一“精致”,优点消弭得差不多了,即便这路子是“正道”,但也不是它的长项。

那为什么要“精致化”?因为在《无间道》之前,港片已经没落很久了。在回归前,九十年代中期,港片已有衰落的迹象,原因很多,有自身质量原因,有资本市场原因等等,这是另一个大话题,在此不一一叙述了。造成的结果就是产量锐减,同时业内专业人员大量转行、失业。原来港片一套不很规范但比较成熟的师徒相继传帮带的人才培养机制一下子断了。市场缩小,也使拍片机会减少,每年港片产量锐减。电影基本已到生死存亡的危机时刻。《无间道》就是此时影人精英合力救市之作。

在《无间道》之前,像《高度戒备》、《风云》、《中华英雄》等作已呈现出和过往港片不同的气质(银河映像另说,他们一直比较另类),但还没完全彰显出来,而《无间道》几乎可说是影人毕其功于一役了。

所以,此时无论心态(作为影人救市的小心态,作为回归心结的港*心态)、外部环境还是行业状态都不一样了。剧本精雕细琢(三部作虽然评价各有高低,但现在看来剧作水平都是不错的),氛围完全严肃化毫无散漫习气,看起来更像是西片质感,而不像过往港片。可喜的是,这种努力终于产生了好的效果。但它带来的影响未见得都是好的。

首先,后来的港片相当的功夫花在了画面雕琢上,摄影虽然有“唯美”感,但失去了跳脱和果敢,且比广告美感也不过原来的学生韩片;其次,的编剧长项是扭桥摆段子,大的布局谋篇(这里银河又算是另类)并非长项,所以尽管努力端着讲,但没觉得多顺溜,反而因为正襟危坐了反而不会像看过往港片一样,观众可以轻松地对明显的漏洞一笑了之。第三,最关键的,不亲切了。

简而言之,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那种港片风格,现在基本已丧失殆尽,《无间道》是新时代的序幕,更是旧时代的挽歌。这种变化无论其影响,其实都是应对变局的无奈之举。翻一翻电影金像奖90年代和00年代的最佳影片清单,差距不言自明。现在电影说到底仍是几杆老*在苦苦支撑,其中还有不少北上后,未带来什么新空气,反倒同流合污了。对港片的未来,我没什么信心,无可奈何花落去。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3 01:54

《无间道》三部曲,对电影来说,可以算是一个里程碑

连着把三部影片一起看完了,觉得第三部似乎最好,影片的人物性格、矛盾发展以及内幕揭开都刻画得最深刻、完整。其次是第一部,情节的发展、节奏的把握都很不错,似乎第二部相对薄弱些,年轻演员毕竟不如大牌演员资力雄厚,另外,对陈永仁的身份的交代似乎太刻意戏剧化了,让人觉得不真实。如果是现实生活中的黄警官和卧底*陈永仁,他们之间的关系发展不会是这个样子的,那也太不合人之常情了。

看的国语版,觉得梁朝伟演得最好,其他一众演员也都表现很好,有不少可圈可点的地方,确实是港产黑帮片的一个高峰。另外,第三部影片中有大量的倒叙片断,在影片的剪辑上还是很见心思的,手法运用得很好。

这片子的强悍之处,在于它没有短板,从原著、剧本、导演、摄像、剪辑、道具、演员、音乐……


《无间道》当然没有原著,但从成品来看,各个方面真是没有短板——非要说的话,也只有那个还算称职但缺乏强迫症的道具师了,没他也不会有知乎上这么火爆的什么无限轮回的「无间道1中陈永仁死亡时间的bug?」这种问题了。我刷《无间道》也刷了上百次,可能也不比飞鸟冰河刷《谍影重重》的次数少。我对电影的理解,毫无疑问是《无间道》开光的。还是纯粹的电影小白的时候我以为电影只是导演一个人的作品。而在一遍一遍的复习中,我才慢慢认识到这些名字的意义:



视觉、剪辑、音乐甚至加上杰出的表演也是无力拯救一部烂片的。《无间道》的成功还是扎根于它的剧本——说起这个,它对电影产业的重要影响应该包括对完整剧本的重视程度吧。麦庄组合确实优秀,但是没有达到《无间道》那么优秀。《无间道》的剧本,其实是经他二人创作,再由电影产业修订而成的一个奇迹般的巧合。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3 01:54

1、2002年无间道上映之时电影业很不景气,港片出一部死一部,单片票房大都在200万港币左右,有500万已经很好了,但最终《无间道》在收获5500万票房,并被美国华纳公司以175万美金购入重拍权,创造了亚洲电影之最,重拾电影的自信。这是《无间道》系列在商业上和品牌上的成功。
2、随后,在2003年的金像奖颁奖礼上,《无间道》获得16项提名,并最终获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等7个重要奖项,成为最大赢家。这是对《无间道》艺术上的肯定。

3、黑帮电影一直都是港片最主要的类型片之一,但95年以后却有不复当年之感,很多此类影片难以拍出新意,观众因此流失。《无间道》了不起的地方在于它大无畏地选择了黑帮卧底题材,并且匠心独运,笔墨最重的部分并不放在黑道与*的对立,而是置于人心的纠缠、警匪身份的倒置、人世的道义这样精神境界极高的层面上,在某种意义上打开了警匪电影的思路。此为《无间道》潜藏的、深远的威力。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3 01:55

这片子的强悍之处,在于它没有短板,从原著、剧本、导演、摄像、剪辑、道具、演员、音乐……
《无间道》当然没有原著,但从成品来看,各个方面真是没有短板——非要说的话,也只有那个还算称职但缺乏强迫症的道具师了,没他也不会有知乎上这么火爆的什么无限轮回的「无间道1中陈永仁死亡时间的bug?」这种问题了。我刷《无间道》也刷了上百次,可能也不比飞鸟冰河刷《谍影重重》的次数少。我对电影的理解,毫无疑问是《无间道》开光的。还是纯粹的电影小白的时候我以为电影只是导演一个人的作品。而在一遍一遍的复习中,我才慢慢认识到这些名字的意义:

视觉 杜可风 刘伟强
剪辑 彭发 彭正熙
音乐 陈光荣
……

视觉、剪辑、音乐甚至加上杰出的表演也是无力拯救一部烂片的。《无间道》的成功还是扎根于它的剧本——说起这个,它对电影产业的重要影响应该包括对完整剧本的重视程度吧。麦庄组合确实优秀,但是没有达到《无间道》那么优秀。《无间道》的剧本,其实是经他二人创作,再由电影产业修订而成的一个奇迹般的巧合。

你能想像《无间道》的结局是陈永仁绑架Mary要胁刘健明然后两人在天台贴身肉搏然后刘健明打死陈永仁吗?

可那才是麦庄的原创作品。

而刘德华,作为电影产业的代表,在这部影片中的最大意义,就是——他是刘德华。

因为他是刘德华,所以他不能是反派,所以他不能是真坏人,所以他不能杀好人。

(口称刘健明不是真心想做好人的观众,是你们没看懂电影呢,还是导演表达失败呢?)

所以剧本在违背麦庄的意愿下被一改再改,终于Mary没有被绑架,终于大B变成了伏笔。

这种*格,不应该算麦庄二人的个人作品,而是整个电影产业打造出来的杰作。

当然还要包括我在「有哪些镜头是由于演员的失误却成了经典之作?」中提到的那几处演员创作。

-

神说,要有《无间道》。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