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秋淌进浏河里,诗和远方在源头——徒步浏阳河散记(四)

2024-11-05 来源:钮旅网

本人之前徒步浏阳河已历6个假期:去年五一、端午、今年元旦、清明、五一、端午。今年中秋节假期,我紧接着前面的行程,乘车到浏阳市大围山镇北麓园村村部,继续沿浏阳河上行,经浏阳市白沙古镇,到达位于大围山镇源头村千秋组,乘车返回长沙市区。

以往每一段行程结束后,我都以散记的形式,在自媒体上发布了图文,介绍了沿途见闻,这次也不例外。

在白沙古镇,游客服务中心与白沙人民剧院建在一起,门口一侧挂着三块单位牌子:白沙村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溪阁建筑劳务公司、围溪阁文化旅游开发公司。

白沙人民剧院,是1978年按照苏联剧院图纸建造的,目前是浏阳市仅存的最大的苏联式剧院。

我仔细看了白沙人民剧院前厅展板上展示的《红色舞台剧》表演的照片及文字说明。

在这里,我了解到不少有关于白沙古镇的历史知识。1927年9月,工农革命军攻克白沙曾驻扎于刘氏宗祠。

1927年9月9日爆发秋收起义后,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三团在白沙古镇这里打响了秋收起义的第一仗,并且首战胜利,史称“白沙大捷”。攻下白沙后,这里诞生了著名的军旅诗词《西江月·秋收起义》。作者对白沙大捷点评是“马到成功,旗开得胜,是秋收起义打响第一枪的地方”。战士们当时就是驻扎在刘家祠堂,心怀胜利的喜悦写下众多的宣传标语,如:打到长沙去,暴动胜利万岁等。其中暴动胜利万岁是全国仅存的对于秋收起义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标语。

白沙古镇被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设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还是“中国.湖南张家界当代中国画创作研究院学生创作基地”。

一面砖墙上,五个用竹制的小簸箕画了五幅画固定着,成为了一道风景。

横批:白沙村。上联:浏水腾波春剪影;白沙驰誉香撩人。

在距红军桥不远的河岸边,笔者遇到姓刘的小伙子正用他的无人机航拍过白沙古镇的风景。我跟他聊了一会,得知他也从长沙市区来,平时逢假期也喜欢到长沙周边的一些古村古镇去玩,无人机是两三年前买的。他说遗憾前一天晚上忘记充电了,无人机的电不够用。我也向他介绍了徒步浏阳河的情况。我们加了微信,说好以后可以相约到一些景区去玩。

在古镇,这个上午,我碰到好几十个外地到白沙古镇来玩的人,有的是一家老小,有的是夫妻二人。他们都说这个地方有特色,也是慕名而来。

白沙古镇是闻名遐迩的浏阳河的发源地,是引导中国走向胜利的秋收起义首战告捷地,这里是“洁白的水旁之地”一—白沙。

享北纬28度(纬度28°18—28°34)的得天独厚,与世界文明同频共振。5000年前,神农“种五谷以足民食”,这里的种豆历史虽无从考证是源于先秦时期的“菽”还是汉朝的“豆”,但“种豆得豆”的普世伦理早已根植血脉,传说中淮南王炼丹而意外发明的豆腐,在这里也因“地利、人和”而自然发展为美味事业。白沙豆腐,以传统工艺为基石,绿色环保为准则,创新制作出不同风味的产品,香飘万里。

吊脚楼也叫吊楼,吊脚楼多依山靠河就势而建,讲究朝向,或坐西向东或坐东向西。吊脚楼属于干栏式建筑,但与一般所指干栏有所不同。干栏应该全部都是悬空的,所以称吊脚楼为“半干栏式建筑”。 本栋吊脚楼为砖木结合建筑形式,始建于清光绪年间,经历百多年风吹雨打,期间进行过修缮维护,承载着时光的印记。

我来到白沙竹排游客服务中心售票处,这是一个用木头架子撑起来的亭子,旁边的杆子上安了几个指示牌:庙街民宿、白沙古街、白沙大桥、双鱼坝、麻衣古庙、白沙豆腐作坊。

距万福桥北端不远处,方形石柱上镌刻着“忠孝屋场”四字,“舟客寻”民宿河西小苑就在不远处。

临河的柳树下搭着草棚子,棚下是卖手搓凉粉和豆腐脑的地方。

名为“久居”的民宿外墙上,顶棚下的方形牌子上印着这么一行:“咖啡是成年人白天的酒”。其下的墙壁上,贴着不少有字的小纸片:我在 玖居 很想见你。树状图上,“陪您去热爱这个世界”“好久不见”“希望你快乐,今天,明天,天天”“遇见好时光”“邂逅”“快乐升级”“好久不见,我在这里很想你” 等,表达了真挚的感情和美好的祝愿。

我来到舟客寻河西小苑,这个民宿的正面墙壁上有几行字: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一个人撸的是寂寞,两个人撸的是默契,一群人撸的是激情。

在两栋楼之间,一架瓜藤配上远方的树,还有天空不断变换的云彩,就是不错的风景。

标有“荷坪美丽屋场”几个字的一面古旧的砖墙颇有艺术特色,墙上镶嵌着两扇石磨、四个坛子、51块水泥瓦磊叠成三角形的装饰图,坛子里还长出花草或灌木,草木早已枯萎。从墙砖的外观上看,这面墙少说也有三四十年的光景了。

浏阳上东乡白沙古镇,位于大围山北麓。大溪河穿域而过,青山环绕,碧水微澜,美不胜收。

白沙古镇,沿大溪河而上一里许,在两条支流汇聚的中间,有一处突出水面而酷似鲤鱼形状的高地,人们历来在此开垦耕种。这个地方就是鲤鱼坝。

出白沙古镇中心来到镇边上,河岸上两棵巨大的黄葛树洒下好大一片阴凉。

绿黄葛树,别名黄葛树、黄葛榕,是桑科榕属的高大落叶乔木,在佛经里被称为神圣的菩提树。黄葛树别称为大叶榕、马尾榕、黄槲树、黄葛榕、保爷树等。

黄葛树树冠广展,板根延伸至数10米外;支柱根形成的树干,胸径达3-5米;叶近披针形,长可达20厘米,先端渐尖。

树下临河的小平坝上,常有年长的古镇村民在此跳广场舞或打太极。再往前几十米,建有三叠水的叠水坝,叠水形成的水帘或瀑布不高,但很宽,坝顶等距离安设了几十个石墩,形成了一座跳石桥。叠水坝和跳石桥,成为了古镇边上的又一道景观。洪水季节,人走在跳石桥上,颇有几分惊险,而在枯水季节,石墩露出水面较多,走在上面倒也轻松自如,没什么惊险。

鲤鱼坝这个地名有什么来头呢?那还得从一个故事讲起。

白沙古镇有一个神奇美丽的传说故事:鲤鱼坝和夜合山的故事。

就在鲤鱼坝稍下的大溪河两岸,左有樟树坳凸起的小山头,右有凹形的小山窝。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这个山头和山窝,在晚上会和男女一样,合二为一,等天亮才分开,形成夜合山。

两山合拢时,滔滔大溪河水无法流去,便积蓄成浩渺深潭。这时,由于大量水位升高,便有一只鲤鱼精在潭里活动,这对潭两岸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而等到天亮之时,两山分开,潭水急速奔流而下,又危害下游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人们实在苦不堪言。

据说观音菩萨知道此事后,便责令鲤鱼精舍身救民。于是,鲤鱼精便化身成得道高僧,告诉人们如何改变这一危情。人们在高僧的指导下,在左边凸起的小山头上建造一座灵官庙,在右边凹形的小山窝里,建造一座仙人庙。说也奇怪,神庙建好后,两座山便不能夜合了。夜合山也就成了历史故事。没有了水灾为患,人们的生产生活也逐渐好起来了。

但由于山不夜合,溪水就直流而下,便没有了深潭,鲤鱼精也就被干渴死了,成了鲣鱼形状的一块高地。

人们为了纪念鲤鱼精舍己救民的精神,便把这个地方取名叫鲤鱼坝。鲤鱼坝和

夜合山的故事,自古流传至今,千百年来,为人们津津乐道。

显示全文